从《雨中岚山》到《仰望星空》

     陈贤庆

90年前,周恩来留学日本,住在京都一户农家。他一面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知识,一面苦苦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1919年,周恩来系统地研读了《社会问题研究》半月刊上的文章,折服于战斗的马克思主义,兴奋地认为找到了“一点光明”。那年4月,周恩来到岚山揽胜,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写了多首诗,他用眼前之情之景冲浇心中多年之块垒。诗句明白昭示,他在迷茫中追寻着一条救国之路,现在,他终于拨开了漫天迷雾,见到了“姣妍”的“一点光明”。从此,周恩来便义无返顾地踏上了为马克思主义奋斗终身的艰难道路。那时,他仅19岁。

2007413下午,在日本进行融冰之旅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到京都西郊的岚山公园参观,拜谒了一块刻有周恩来总理诗作《雨中岚山》的诗碑。这首新体诗,正是周恩来191945日在京都即兴写下的其中一首:

  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步雾蒙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

就在参观完岚山诗碑一个月后,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温总理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温总理本来就懂诗爱诗,也许一个月前的岚山之旅更引发了他的诗兴,于是,他送给同学们一首自己写的《仰望星空》的诗:“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周总理与温总理,写诗言志的年龄不同,时代不同,但是,有一点则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牢记重任、鞠躬尽瘁,具有平易近人作风而又儒雅博学的爱国者、人民的好总理。

温总理的讲话和诗歌,对象不仅是大学生,实际上,是对全体公民的期望。广大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要“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康德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充满了我们的心灵,我们越对它进行思考便越觉得惊奇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的确,今天,我们许多人,都沉淫在书山题海之中,沉淫在暴力刺激的游戏之中,沉淫在恩怨情仇的电视剧之中,沉淫在灯红酒绿的半梦半醒之中,沉淫在声色肉欲的温柔乡之中……错过了多少仰望星空的机会,更忘却了在静夜时分“三省吾身”,因而,人间悲剧、惨剧、丑剧时时上演。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86个春秋,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实在很不容易!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共产党人如何自觉遏制腐败,如何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一诗,其实也是一记警钟,它告诫广大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时刻牢记肩头的重任,更应该少一些自私、自卑和污秽,更应该时时“仰望星空”,“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那么,陈良宇式的败类才会少些,社会才会愈觉进步,人民才会愈觉满意,我们的国家才会“愈觉姣妍”。

 

(此文刊登于2007年10月28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用“观潮”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