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伍驺将军

 

      陈贤俊

 

     军旅生涯

 

近日因写作《难忘的抗战八年》的文章,提到伍驺其人。

查网上有关他的资料,只有一篇《民国广东将领录》中提到他,居然还将他的籍贯写作“广东香山(今中山)”,实在有纠正的必要,于是,引发我写作此文。

在民国期间,阳江籍著名的军人,当数莫与硕中将、陈章甫中将;其实,也不应忘了伍驺少将。

伍驺又名于驺,字五洲。1889年生于广东阳江大沟伍屋寨村。伍屋寨村,那是一条很小亦很穷的村子。伍驺出身于贫寒的农家,年少时,家乡大沟没有学校,他读书要到雅韶。也由于出身贫寒,伍驺常受到社会上的恶少以及兵匪的欺诈。某日,伍驺在阳江东门发誓:“将来我一定要从军,一定要做一个将官!如果当不成将官,我就不入此城门!” 于是,清末,伍驺入读广东陆军小学堂并肄业;民初,伍驺再入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后,任李耀汉肇军司令部参议。19179月,李耀汉任广东省长后,在肇庆设肇军讲武堂,伍驺兼肇军讲武堂监督。

1919年肇军解体,改任粤军阳江别动队司令、总司令部参议。 1922年起,伍驺追随孙中山,任粤军第一师第四团中校团附、大本营江门警备司令、广东警卫军参谋长、中央直辖第五军警备旅长。1930年后,伍驺任广东绥靖公署参议。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两阳游击司令兼两阳联防处主任、第七战区第八挺进纵队少将司令。为保卫广东,保卫家乡作出积极贡献。抗战胜利后,伍驺不愿卷入内战漩涡,于19467月退役。

有关伍驺,还有一句与之相关的歇后语。伍驺读书时,私塾老师伍为群与他关系非常好,对他也寄予厚望。及至后来,伍驺真的当了少将两阳司令,骑着高头大马从阳江的东门入城。其时,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在路旁有无数群众或迎接或看热闹。伍驺入城的消息传到伍为群的耳中,他既激动又焦急,激动的是伍驺终于如自己所愿,当了大官;焦急的是,自己与伍驺过去的关系那么好,应该会有个官当当,但自己一时又想不出该当个什么官好。于是,常喃喃道:“伍于驺入城,唔知做乜好(不知做什么好)……”他的话被旁人听到并传开去。天长日久,便成了一句歇后语,表示自己百无聊赖,不知该做什么时就可以说:“伍于驺入城——唔知做乜好。”

 

 

       创办扶东中学

现在的阳东县是以前的阳江县二区,是没有中学的,只有是陈章甫当了师长之后,其兄弟陈章滚当县长时,在大沟建立了一间小学,名为章甫小学。在抗日战争期间, 伍驺任第四战区两阳游击司令兼两阳联防处主任、第七战区第八挺进纵队少将司令 ,他看到阳江县二区没有一所中学,孩子们小学毕业后就很难再有书读。于是,伍驺在章甫小学的基础上,再创办了扶东初级中学,即现在的阳东中学,而章甫小学作为扶东中学的附设小学,是一套班子领导。

我记得,这间学校开办后的某一年,他曾回来学校巡视过一次,因为他是学校的创始人,是董事长。这时,我已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校隆重地欢迎了他,也亲切地接待了他。他向学生们训话,有几句话我尚能记住,他说:“你们前任冯尊我校长,他为办学付出了很多力,操了很多心,我们应该感谢他,我用一句诸葛亮出师表的话来形容他,那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尔。而现任的陈贤英校长,把困难接过来,学校办得很好,很有成绩,我很满意,值得表彰,我也用一句诸葛亮出师表的话来形容他,那就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说话中提到的冯尊我校长是三丫人,当时已病故;陈贤英校长则是海头人。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能在阳江创办扶东中学,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当年,我就是受益者之一,能够入读扶东中学。当然,那时读书也是很艰难很恐怖的。我们阳江是海滨城市,日本的军舰经常会到沿海一带巡逻,军舰一到,晚上那探照灯就不停地照,照亮了整个夜空,阳江县城的中学马上就要停课,至少一个星期,那个时候的说法叫做“走日本”,就是疏散,逃难。阳东中学距离海边,也只不过五六公里,随时可能沦陷,我们的学校建在丘陵地带,比海平面稍高一点,日本的探照灯照到我们的宿舍,照到我们的床上,所以一有探照灯来了,学校为了安全,就要疏散学生。

学校有一首校歌,是最初开办时就有的,我们当时唱得很熟,现在已忘记了很多,但还记得几句:“虎山挺秀,漠海奔雄,莘莘学子,为我扶东……”后来有没有改变,我就不得而知了。

     伍驺的结局

伍驺退役后,闲居乡间,有时也在广州居住。我记得,1948年,我已到广州读书,某日,与同乡林立伟一起去泰康路他的居所探望他,以尽学生之礼。其时,他60岁左右,身体很好,也很健谈。但是,当时谈话的内容我就忘记了。

1950年,伍驺作为“反动军人”,被送去劳改。当局曾将他押回阳江大沟,发动群众斗争他,并选择了一位“苦大仇深”的老太婆,上台揭发他的罪行。不料,那位老太婆在台上不停地说伍驺的好处,令组织会议的人颇感尴尬。

1952年,伍驺在劳改地逝世。享年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