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年前他们是乡人大代表
陈贤庆
2008年元旦伊始,有幸参加了黄圃镇新地村和文明社区一个老干部座谈会。在会上,我看到了一张旧照片。这是一张摄于1957年1月17日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头写有“中山县黄圃区新地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留影”的字样。这无疑是一张珍贵的照片,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五十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则是大半辈子的时间。一张照片,能够保留了半个世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老干部们的言谈中,我得知,照片中的,是当年活跃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群骨干分子,是为中山创造过历史,贡献过青春和力量的可尊敬的人物,这就引起我莫大的兴趣,禁不住进行深入了解和采访。
上个世纪50年代,黄圃区新地乡包括现在黄圃镇的新地村和文明社区。1957年1月,新地乡与正在处于基建阶段的中山糖厂合为一个选区,由工业、农业、教育等方面选出第二届人大代表,召开人大会议,审议决定辖区内的重大事情。
照片中共22人,有乡长、副乡长、治保主任、妇女主任、农会主席、农会副主席、中山糖厂厂长、糖厂工会主席,以及小学教师、乡民代表等。如今,相中人大都作古了,我特别要介绍其中几位代表。
后排左一的副乡长兼农会主席梁坤胜同志,1951年即参加土地改革,与后任中山县委副书记的冯以和同志在将军村搞试点,后成功经验在全九区推广。梁坤胜当乡、村领导干部数十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密切联系群众,多次被评为市镇先进个人或劳动模范等称号,至今84岁,仍健在,仍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镇党委书记兼人大主席黄永林同志两度亲自上门,对这位为乡村建设倾注了一辈子心血的老人致以亲切的问候。老梁还有良好的家风,培养了一位有出息的儿子梁梳根。梁梳根在家乡高中毕业后,考上广州外语学院,后在外交部工作,曾任领事司司长,先后出使英国、南非、香港、澳大利亚等,现任悉尼总领事。
后排右二是胡启同志。胡启同志于1956年在东莞糖厂任上调到中山糖厂任厂长,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全厂2000多名来自各地的职工,为中山糖厂的建设倾注了全部精力。中山糖厂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由于他的出色贡献,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国庆节,他应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京参加观礼与国宴,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合影留念。1958年,胡启同志调到省轻工业厅工作,并多次作为专家组组长到非洲坦桑尼亚等国指导中国援建项目,为中非友谊做出积极贡献。前几年,胡启同志不幸病逝。
前排右五的,是当年刚好20岁的小学教师黎锡财。作为教育界的代表,他为新地乡的教育发展出谋献策,其后在镇上当了30多年的小学校长,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40年,获得多项市、镇的荣誉,为黄圃镇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退休后,黎校长仍闲不住,继续发挥余热,担任文明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吴栏村和文明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多年来,他关心学校建设发展,为老年人献爱心,为青少年送关怀。近几年,积极参与马安、大岑、吴栏三所小学校庆活动(曾先后任三校校长),同村、校领导以及热心人士群策群力,共筹得教育基金数百万元。他满腔热情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尽心竭力帮教失足青少年的成绩尤为显著,受到黄永林书记的赞扬,亲笔批示由镇关工委进行通报表彰。
照片中还有乡长黄洪添、治保主任梁松友、妇女主任冯丽卿等,都是对家乡建设有功之人。当年,就是上述那些勤勤恳恳地工作在最基层的干部和乡人大代表们,在中山北部这块大沙田地区默默地耕耘着,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现今七八十高龄仍在发挥着余热。
五十一年过去了,如今的新地乡和文明社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展现在世人面前,被评为市、镇文明单位,还获得多项省级的荣誉。新地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为家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有多个教研项目受到省级、国家级的表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天,当我们过上安逸的生活时,不要忘记前人的劳动和功绩,凡是曾为家乡的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人,都应该在历史上记上一笔的。
(此文刊登于2008年1月19日《中山日报》之“文化”专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