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镇史事

 

陈贤庆

 

中山的小榄镇有"菊城金瓣"美誉,原来有个哀艳动人的故事。相传南宋咸淳年间,有一名姓苏的妃子为了追求婚姻的幸福,冒死逃出皇宫南下,藏匿广东南雄珠玑巷。宋度宗派出官兵搜捕,沿途滥杀无辜。当时珠玑巷居住着大批因避战乱而南逃的士族商贾,闻讯又继续南迁,来到香山县小榄时,看见黄菊遍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他们爱上这些菊花和这个地方,于是在此定居下来,垦荒生息,而爱菊种菊亦蔚然成风,菊展亦成为了古今小榄镇的一大盛事。

小榄既是古镇,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小榄,却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古迹已难寻觅,称得上市级文物的,仅可数双美桥和何家祠。

双美桥位于小榄镇北街,建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由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冲突所建。该桥为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桥为南北走向,南有8级步级,北有10级步级。东面上方石刻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修",下方石刻"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西面石刻为"道光贰拾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现该桥保存尚好,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仆射何家祠位于小榄镇云路街,建于清代同治癸酉年(1873年)。该祠为三进三间布局,1960年被拆去前进,现只存中、后两进,面积400平方米。建筑为硬山式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置有人物雕刻舵墩,雀替有人物雕刻,雕花斗拱出两跳,一斗三星出两跳,雕龙托脚,具有鲜明的清代晚期地方建筑特色。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一副对联,也道出了小榄镇旧日的名胜。此联现仍流传于小榄,海外的小榄籍人亦知其详。我的同学、现旅居美国西雅图的李鹤鸣先生就给我讲过这副对联:

榄镇过去只有几万人口,主要是何,李,麦三大姓,李姓人最多,何姓官最大,最有钱。在明朝,小榄曾经出过一个宰相叫何 吾驺,相传他希望皇太子能来小榄一游,于是把小榄的路名编成一副对联: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千梅十二桥“五松”就是五棵松街,“六路”就是小榄的六条路,“三丫水”也是一条路的名,“一洞千梅”是指梅花洞街,“十二桥”就是我爷爷李乃文(医师)、太祖父李巨卿(武举)住的房子所对着的街,那里有十二户人家,每家一条桥,所以街名就叫十二桥

江苏扬州有廿四桥,唐诗“二十四桥明月夜”“回首烟波廿四桥”,已让人想见它当日之繁盛。小榄有“十二桥”,应也是过去的热闹之区。最近,我得睹小榄籍的岭南著名诗文家李炳芬先生的七律《中山榄溪十二桥怀古》,诗中正引用了这副对联,诗云:“曾与扬州暗比娇,名联惊动上宣招。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千梅十二桥。旧迹惜随秋去蝶,今风渐接世间潮。李家当日书香地,时下谁闻弄玉箫?”

旧日名胜与现代楼宇共存,是最理想的城市建筑结构,然而,又是很不容易做到啊!

 

(此文刊登07年1月7日《中山日报》之“香山周刊”)

 

(2010年,将上文改写如下)

 

小榄镇史事

  

  1966年时,笔者仍在广州读中学。56月间,文化大革命爆发,“停课闹革命”。那年的夏秋,兴起“革命大串联”;后来又兴起“步行长征”。那年的11月间,我和五位同学,开始了一次短途的“步行长征”,曾到过中山的小榄镇。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小榄,觉得它作为一个“镇”,实在算了不起,几乎可与大良等县城媲美。

  19859月,我调到中山市工作。不久,即旧地重游,发现改革开放后的小榄镇,越发兴旺繁华,有诗为证:“旧日经游地,如今辨也难。男人多彩服,女子尽朱颜。店铺观商品,公园玩水山。流连无去意,不觉夕阳残。”当然,对小榄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对小榄的历史的了解,则在其后的日子。

 中山的小榄镇有“菊城金瓣”美誉,原来有个哀艳动人的故事。相传南宋咸淳年间,有一名姓苏的妃子为了追求婚姻的幸福,冒死逃出皇宫南下,藏匿广东南雄珠玑巷。宋度宗派出官兵搜捕,沿途滥杀无辜。当时珠玑巷居住着大批因避战乱而南逃的士族商贾,闻讯又继续南迁,来到香山县小榄时,看见黄菊遍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他们爱上这些菊花和这个地方,于是在此定居下来,垦荒生息,而爱菊种菊亦蔚然成风,菊展亦成为了古今小榄镇的一大盛事。

  小榄既是800多年的古镇,封建时代,乃至民国时期,人才辈出,祠堂、宗庙、园林、别墅众多。据1934年时计算,共有神庙360余间,寺庵10余间,各街社坛,不胜之多然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小榄,却是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古迹已难寻觅,称得上市级文物的,仅可数双美桥和何家祠。

  双美桥位于小榄镇北街,建于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由驻榄都第一任巡检陈冲突所建。该桥为单孔石桥,长18.5米,宽3.16米,高4.5米。桥为南北走向,南有8级步级,北有10级步级。东面上方石刻为“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孟冬吉旦岁进士何圣强重修”,下方石刻“双美桥”,上款:“嘉靖岁次辛酉”,下款:“孟秋吉旦重修”。西面石刻为“道光贰拾年岁次庚子十月十一日阖乡重修”。现该桥保存尚好,1990年被公布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小榄镇,何氏是个大姓。何姓也出了不少名人,最有名的,莫过于何吾驺何吾驺生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字龙友,号象冈,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己未年(1619年)进士,历官庶吉士左春坊经筵讲官少詹事兼侍讲学士正詹事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崇祯掌握朝政实权的温体仁图谋起用魏忠贤余党做事,何吾驺与之意见不合,因而被罢官。清顺治二年(1645年),福王朱由崧在福州自立弘光朝,召何吾驺任首辅(宰相)。翌年,清兵攻入闽境,何吾驺跄踉返回广州。在广州期间,何吾驺被唐王弟任命为代天子行事,建立绍武朝。在后来的永历朝年间,何吾驺再次被任命为太傅。清顺治八年(1651年),南明亡国,何吾驺卒于广州府署。顺治十三年(1656年),何吾驺的骸骨才被移葬到故居的凤山上。另一种说法为,何吾驺罢归故里,卒于故里。

  何吾驺不仅是一位明末大官,也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等。崇祯八年(1635年),何吾驺因与幕僚意见不合,被罢归里后,在凤山附近,划地数十亩,建起自己的宅院,名为翁陔园 然而,时移势易,沧海桑田。到于今,规模宏大的翁陔园已经荡然无存,仅留下残破的“仆射何家祠”。

  仆射何家祠位于小榄镇云路街,建于清代同治癸酉年(1873年)。该祠为三进三间布局,1960年被拆去前进,现只存中、后两进,面积400平方米。建筑为硬山式顶,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置有人物雕刻舵墩,雀替有人物雕刻,雕花斗拱出两跳,一斗三星出两跳,雕龙托脚,具有鲜明的清代晚期地方建筑特色。1990年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榄除了何氏,李氏也是大姓。明代万历年间,一位李氏最有名的人物横空出世,那就是李孙宸。李孙宸,生于1576年,字代玄,别字伯襄,号小湾。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修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1634去世。小榄镇旧日有何名胜?李孙宸所撰之《两榄风景地势图说》一文,曾有记载:“……三墟六市,九洲八景,东有跃龙,西有起凤,登云望月,渔翁归晚,老树巢鸦,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 文中的“墟”“”“洲”“景”“水”“桥”等,都是过去小榄的景点和街区。小榄在珠江三角洲腹地,水网交错,石桥纵横,则是肯定的。过去,小榄镇内有长达7公里的河涌,称为“水色匝”,蜿蜒曲折,清波荡漾,小桥横枕,扁舟穿行,充满南国水乡风情。

 江苏扬州有廿四桥,唐诗“二十四桥明月夜”“回首烟波廿四桥”,已让人想见它当日之繁盛。小榄有“十二桥”,也应是过去的热闹之区。最近,我得睹小榄籍的岭南著名诗文家李炳芬先生的七律《中山榄溪十二桥怀古》,诗云:“曾与扬州暗比娇,名联惊动上宣招。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千梅十二桥。旧迹惜随秋去蝶,今风渐接世间潮。李家当日书香地,时下谁闻弄玉箫?”可惜,此诗只是“怀古”,由于城市的发展,小榄的河涌大多消失或被覆盖。行走在小榄街头,难见有河涌的影子。据闻,小榄镇政府准备修复和整治河涌,恢复过去“水色匝”的特色,这应是造福后人的好事。小榄籍的中山作家、我的朋友伍汉文先生著有《水色匝》一书,对小榄的水色匝以及水色匝文化作了介绍。小榄有龙山凤岭等,如果河涌石桥再丰富些,“山水共长天一色”,那就更美了。

旧日名胜与现代楼宇共存,是最理想的城市建筑结构,然而,又是很不容易做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