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庆推荐2009年炎热的8月,收到来自美国的阿生的一份稿件。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由于格式的问题,我要花时间将每一个标点变换,顺便也修改了几处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由于检查得仔细,阿生的这篇文章我也看得仔细,很有感触。

感触之一是,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我们看得多了,但是,“洋插队”的文章则少见,因而阿生这篇就很有价值。感触之二是,我们常感叹上山下乡之苦,殊不知,“洋插队”所吃的苦亦不少,甚至更多更难受。感触之三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再加上机遇,才有成功的可能,阿生的经历,正好说明了这点。

一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值得向同学们推荐。同时,也希望能看到更多反映“洋插队”的文章,让大家共同缅怀我们所走过的不寻常的人生道路。

阿生洋插队

(美国)阿生

前言

记得我曾经说过为自己在人生经历中少了上山下乡当知青这一页而感到有些遗憾其实挖深一层我这个想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有时间限制到期就可以返城回家那怕之前并不知情像我的女儿去秘鲁做义工说明为期两年在有时间限制的前提下不管多艰难她都能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因为她知道前面有条返城回家的路在等着她当年我们上山下乡去农场插社说是要呆上一辈子的与之相比当然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想起40年前侨中知青出发去三水的一幕至今还隐觉揪心之痛

虽然我没有尝过上山下乡酸甜苦辣的滋味,但是命运的安排却让我喝了洋插队的杂味汤。有了这段洋插队的经历,也许,我可以与国内的知青同学们,在这方面扯平了吧。

                             插队加拿大

阿生洋插队,可以说是在加拿大开始的。为了辨理申请移民美国的手续,阿生于19754月从香港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市。

初次踏足西方世界,对许多事物都觉得新奇。阿生的第一个印象,是感到这里的住宅区非常安静,习惯了香港的吵闹,忽然间处身于一个近乎无声的状态,耳朵嗡嗡作响。

其次,是发现坐落在道路两旁,一栋栋粉刷成不同颜色,漂亮的小洋房,原来是用木头建造的,哈,真新鲜,外国人都住木屋。

还有是在桌上看见老外不但施出五爪金龙而且还津津有味地大吮手指令人侧目其实这个在我们习俗中的失礼行为在老外的私人派对中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令主人开心因为这表示他十分欣赏你的食物不过这只限于在私人派对中至于正式的宴会却是规矩甚多例如用子要从外面小号的用起跟着一道一道菜往里用不能直接把骨头吐在碟子上而应该用手从口中取出然后放到碟子上还有不能把碟子碰响等等挺烦的一个宴会连甜点才三五道菜可是让你吃得累

最开心的大概是看到下雪了在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见到下雪总是兴奋无比阿生跑到屋外手舞足蹈用手去接飘雪甚至还尝了一口最美妙的感觉是看着漫天的雪花缓缓地飘落顷刻间在大地铺上一层皑皑的白雪地上的雪与挂在树上和堆在屋顶上的雪互映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置身于一个恬静祥和的仙景之中忘却尘世间的一切烦恼

初次看见下雪很开心但后来却领教到雪的利害了首先是交通瘫涣人们受困在外得好几小时才能回到家其次是要清除车库道和行人道的雪第一次铲雪觉得很好玩以后才知道那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半溶的雪很重干一会儿就里面汗湿了但外面却又冷冰冰极为难受如果要上屋顶铲雪那就更多了一些驚险镜头而最令人讨厌的则是在停雪以后洁白的雪地为人踩,被车辗变成了一片泥泞美丽的童话世界顿然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脏乱的现实世界上天给予人类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但是却遭到人类自己去肆意破坏这是当今世界一个很好的写照

在加拿大的十个月里阿生上了洋插队的第一课这一课包括新移民的辛酸人情的冷暖和种族的歧视大多数新移民初到外国由于言语不通身无分文故此只能做辛苦但工资却是最低的工作而没有正式移民身份的非法居留者处境就更为凄凉他们不敢曝光生活在黑暗的地下世界中默默地承受着无良雇主的压榨和欺凌阿生曾经到过夜校想报名学英文当被问及居留身份的时候马上逃之夭夭唯恐被拘还押香港想找工作那就更难上加难了

天无绝人之路刚好妻子阿平的母亲有个亲戚在温市开靠着这个关系给阿生找了一份洗盆碗的黑市工洗盆碗就是先把脏碗碟的剩饭剩菜倒进垃圾桶再把碗碟冲刷干净然后放进洗碗机里洗去油腻最后分类收叠起来让跑堂取用为了避免容易打破,餐馆的盆碗做得特厚重是份吃力的工作

洗盆碗也是馆的打杂所有杂务都在其工作范围之内包括洗厕所剥虾壳是其中一件苦事双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里由于过敏令手臂红肿发痒刺痛平时做杂务还算是轻松到了期就像打仗一样这个要刀叉,那个要碟子嗓门大呼声急把你迫得手忙脚乱头冒青烟阿生有个习惯做事喜欢一样一样的按次序做有时候老板娘急着需要刀叉,他没能及时洗好结果招致一顿责骂

本份没做好阿生无话可说可是有一件事却令阿生心理很不平衡。餐馆请了一留学生专职送外买同时帮老板运货每次货运回来老板娘总是叫阿生去搬而让留学生坐着阿生忿忿不平心想我虽然暂时落难干着粗活但我阿生岂是粗鄙之人你们居然把我当作下人来看待岂有此理阿生虽然心存忿气但是想到连这份杂工也是嗟来之食是老板看在亲戚份上的恩赐阿生唯有忍气吞声时间长了偶有怨言老板娘的脸色于是变得越来越难看了终于有一天有个厨子被抄了鱿鱼他扬言要报复老板怕他爆出请黑市工的事因此也请阿生吃了豉椒炒鱿鱼

世事在冥冥中似有定数,阿生身无分文来到加拿大,洗了四个月盘碗刚好赚够在加拿大逗留十个月的费用,最后仍然是两袖清风去美国。

70年代到美加洋插队的移民不多不过老华侨的白眼却是不少他们总是以教训的口吻跟你说话什么加拿大就等于艰难大”等等意思是苦日子有你受的话虽不错可是嘲意多诚心少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在得意之时更会露几句瞥脚的英语洋洋自得而你只能够唯唯是诺阿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阿平的姑丈评为聋跛的四残人更被看死了这辈子不可能念上大学甚至认为因阿生这样的情形而害苦了阿平云云阿生也许没有吃过黄莲不知道黄莲有多苦但他相信此时他咽下的一定比黄莲更苦

70年代美加的种族歧视问题相当严重阿生在短短十个月中就碰到过两次明显的种族歧视事件有一天阿生走过一个巴士站路旁有两对白人少年男女在草坪上嘻戏其中一个少男喝令阿生到下一站去等巴士不能停留在那里简直欺人太甚另一次是在馆的后门有一对男女吵得不可开交有个厨子多事到门口去看热闹那男的火大了破口大骂那厨子叫他滚回中国去30多年后的今天虽然美加在种族歧视的法例上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种族歧视或者是种族偏见仍在很多老美心中根深蒂固老中遭到歧视或者不公平对待的事层出不穷虽然有些是很小的事但十分令人气愤例如有一次在健身室的浴室所有花洒间都被占用了阿生于是用了空着的为伤残人士而设的花洒间有个年青老美却在一旁说三道四说阿生不应该用伤残人士的花洒间更令人气愤的是他居然说:“你来到这个国度就要守这里的规则。”这是什么话?!第一那花洒间是为伤残人士方便而设的他们有优先使用权但是在没有伤残人士的情况下没有法例规定其他人不可以用这跟伤残人士的汽车停车位不同第二阿生没有说过一句话他凭什么断定阿生是外来的人在他眼中所有老中都是外来人即使是在美国出生的这就是种族歧视者的逻辑长时间住在美国常常会遇到这种事令人气愤却也无可奈何不过如果碰到有人叫你滚回中国去的时候阿生定会还以颜色告诉他这是印地安人的地方叫他滚回欧州去这一招虽然有点阿Q但是还挺有用使对方马上闭嘴而且脸色由红变绿毕竟他们的先人早年的欧州移民屠杀印地安人掠夺其土地的历史并不光采

阿生在温哥华呆了十个月。经过几番曲折,终于得到了移民签证,于19762月初插队美国。

                             二  落户美国

移民签证发出之前需要经过例行的身体检查“Can you go to restroom first?”, 在体检室里, 阿生这样问医生医生楞了一下随即笑道”Yes, you may go to restroom.” 阿生这一刻才醒悟过来这句反复练习了很多次的英文开口讲的时候却闹了个笑话幸虧是医生不是移民官否则碰巧老子心情不好来个不批那可真是冤枉阿生洋插队美国的生涯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19762月,阿生和阿平经过长途巴士的一天拔涉,抵达了位于北加州的沙加缅度市阿平的家。在关卡顺利过境后,阿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恰似当年从深圳过罗湖的情景。

但是这释去的重负马上又要背起来了首先到成人学校报到学英语其次马上要找工作沙加缅度是加洲的首府华人称为二埠(三藩市为大埠也叫旧金山)离三藩市约160公里既是首府自然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比较多记得那时候站在市中心一些高楼大厦的门口看着那些西装革履的公务员在那里进进出出觉得那是多么的高不可攀阿生甚至连羡慕的资格都没有他只能着眼于一些粗重低下的工作。即便如此,这类工作也不容易找有个成人学校的同学在某学校找到一份清洁工的工作大家都特羡慕

经过一番努力,阿生终于找到了一份快餐店的洗盘碗工,一小时两块八毛,从晚上11时工作到早上7时,下班后马上去成人学校上课,至下午3时回家。

开始以为馆半夜的工作不会太多谁知道在半夜两点钟左右来了一批跑马场散场回来的赌马客忙了一阵后厨子就开始把大锅小锅一鼓脑的堆过来阿生傻了眼虽说有洗碗机但是洗碗机只洗油腻,而锅垢则需要用人手来涮半夜三更阿生一个人又刮又铲的洗完一大堆的锅天也亮了还要拖地板清洁厕所才能下班阿生就这样干了半年

后来知道另一家快餐店有个空缺,工作时间稍为正常一点,从下午5时到晚上11时,于是跳糟过去又做了半年。直到有朋友介绍,到一家中国餐馆做跑堂,才结束了洗盘碗的生涯。不过,不知道是否在餐馆洗盘碗洗出了技巧,洗盘碗仍是阿生在家的终生职业。

这世界上干那一行都有发财的机会即使是洗盆碗你不相信晚上吸尘的时候就是发财的机会翻开那些卡式坐位的椅垫总能找到几个零钱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有一元以上的钞票还有按一下公共电话机退钱的按钮也许会像老虎机一样哗啦哗啦的掉几个零钱下来这些都是财路人穷志短一点零钱就可以让你偷着乐 

                             三  跑堂生涯

在中餐馆跑堂固然比洗盘碗好多了,没那么辛苦,收入也高多了,还管两顿饭。但是,跑堂也有跑堂的辛酸,加上阿生的英文程度还很差,所以额外辛苦,光是记那些五花八门的鸡尾酒名称就令人头痛。最怕是碰到不友善的客人,受气不用说,甚至还“打铁”(没有小费)。日子久了,发现了一条小费高低定律:凡是态度不好,诸多要求,把你弄得团团转的客人,小费反而越少,反之小费却多。如果不幸碰到难待候的客人,你只能自认倒霉,“What lin you want?”就是那时候学的,阿Q一下出口气。

阿生兢兢业业地干了一段时间,不过不失,但是时间久了,终于出了差错。有一次,一个客人点了芦荀牛肉,芦荀是季节性的蔬菜,阿生没有见识过这玩意儿,而“芦荀”的英文发音中,有两个音,有点象“排骨”的英文发音,阿生于是给他上了一道烧排骨,客人说不对,阿生又搞不懂,僵持之下驚动了老板。老板姓马,长得也像马,不过不是一般的马,而是河马。老河马拉长着脸,用很重的台山口音对阿生说:....”,可怜的阿生还是一头雾水,老河马瞪了阿生一眼,怒气冲冲的把菜给换了。

那时候虽然阿生己经上了社区学院但是他的英文还是很差劲以至有一天老河马以嘲笑的口吻问阿生:“你究竟读的什么书呀?从老河马一脸不屑的样子中阿生看到了另一句更难听他没有说出来的话阿生无言以对唯有暗下决心加倍努力读书

在老河马的馆做跑堂的日子算是不错的一班伙计中大多是留学生大家处境相似还成了朋友但是不错的日子终于到了尽头起因是阿生开罪了一位客人有一天因为超忙阿生没问过客人就唰的一下把他还剩有一点点酒的杯子拿走了客人很不高兴要找阿生的麻烦阿生年轻气盛没有为自己的过失对客人赔礼道歉反而故意还了一杯也只有一点点的酒给他以示他小气这一来不啻火上加油被激怒了的客人喝令阿生回头然后把酒倒在地上事后他一定是到老河马那里投诉了阿生过了几天阿生遭遇到毕生唯一一次被炒鱿鱼的耻辱(加拿大那回大概可以不算)

虽然后来阿生在另一家小馆也找到了一份跑堂的工作但是小费却少了很多让阿生郁闷了好一阵子再后来阿生转到加大戴维斯分校就读又在学校附近一家中馆继续跑堂的生涯过着大半工全读的日子有时候同班的同学们来吃饭而阿则在旁待候同学一掷千金的豪气令阿生心里直叹真是同人不同命阿生一直干到毕业后找到了正式的工作终于告别了跑堂的生涯

                           四.与死神擦身而过

美国地大而且人口不算多,道路四通八达,很多人都住在城外郊区,交通工具则以小汽车为主。因为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基本上每个工作的人都需要一辆车子。

以阿生现在的情况为例他上班的地方是在东湾离他住的西湾约40公里自己开车大概半个小时但是如果用公共交通的话他必须先要走20多分钟到巴士站(回家则需要30分钟,因为要上坡)然后坐巴士到地铁站转乘地铁总共需要至少两个小时所以在美国没有车子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开车需要驾照虽然阿生从来没有开过汽车但是由岳父把教只学了四五次每次不到半小时居然幸运地第一次就考过了路试取得驾照这样的速成算是异数考了驾照向岳父借了两千多块钱买了辆二手车曾经特羡慕那些有车阶级终于阿生也开上了自己的车从此以后上班上学方便多了虽然有车方便但是养车可不容易特别是旧车老出毛病而且特灵总是等到你千辛万苦省到了一点钱的时候车就坏了存款又报销了俗语说越穷越见鬼真的没错

那时候大家还没有扣安全带的习惯阿生因此而差点丢了性命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阿生本来就有点儿近视再加上读了一天书又在馆忙了一个晚上人累了视力就更差了回家的时候在近一百公里的时速下没有看见前面有一辆坏车子停在路中间旁边还站着几个小青年眼看就要撞上了才突然发觉在危急的最后关头阿生猛扭方向盘但是车子的右前角还是擦到了坏车子的左后角阿生的车子一路滑行一路打转几乎失去控制最后车子在公路上逆向停下来幸虧当时车辆稀少公路又宽阔(有4条行车道)否则会发生更大的连环事故

事情发生后马上有车子停下来跑过来几个人首先看有没有人受伤确定所有人都安全后他们再帮忙按开了坏车子的危急闪灯(几个小青年像是高中生大概是初哥连这个都不懂)然后把车子推到路边老美热心助人的公德心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国内围观的人可能很多但是施以援手的恐怕没有

当时阿生还有他的车子以及那辆坏车子和站立在坏车子旁边的几个混小子居然都毫发无损只是吓得冒了一身冷汗这简直是个奇迹如果当时阿生的反应慢了一点点即使是零点几秒后果不敢想像不是车毁人亡就是落个终生残废说不定还再要搭上几条小青年的性命上帝保佑阿生以零点几秒之差捡回了性命即使是在今天想起来还心有余驚

经过这次教训阿生懂得扣安全带的重要了但是成了四眼狗还是到撞车意外真正发生以后那天阿生在十字路口准备左转看见远处左角的交通灯转绿了因为视力稍差他以为那是指示左转通行的绿灯结果”嘭”的一声与对面直行的车子碰个正着虽然是小碰撞人没有受伤但是却破了财(虽有保险但要自付一个起码的定额)

在美国一生人开车无数次小碰撞的事总有发生如果你从未出过状况那只是运气极佳而已并不等于你车技超凡但如果是经常发生的话那就是你自己不小心之过阿生开车三十多年像这样的小意外也发生过四五次多是自己大意之过

                               五 学而优则进

阿生在成人学校学英文期间发掘了自己读书的天份学英文很快上手发音也朗朗上口在成人学校有如鹤立鸡群再说那时候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于是在成人学校学了一年英文再考过了中学必修的其他科目取得中学毕业的资格以后顺理成章的于1977年1月进入了社区学院就读一面继续学英文一面恶补数理化的基本课程

随后发现社区学院虽然算是大学但是由于本地生的程度较差(好的都上正规大学去了)所以这社区学院倒也不怎么难混特别是数理化的课程阿生更是得心应手在班上名列前矛因此信心增强了不少

唯一担心的是英语过不了关因为如果要大学毕业必需至少通过两堂英语包括写作另外还要念多堂本科以外的必修课需要有好的英语程度因为这个原因差点儿改写了阿生的人生原因是阿平的弟弟大学毕业后在湾区一间酵母厂任技术员他说他们厂里要请工人虽然做的是担担抬抬的工作但是有8块多钱一小时还有医药保险比起3块钱的洗碗工无疑那是一块相当诱人的馅饼考虑再三阿生决定去应徵面试过后厂里来通知说工会有规定必须要先请那些被工厂辞退过的工会会员所以不能录用阿生失望之余阿生无奈地回去继续念书

世事如幻,一步之差,阿生差点儿走上另一条人生道路,做了苦力,整个人生历史也会就此而惨遭改写。命乎?运乎?一切自有天定。

在社区学院念了两年半,阿生终于以平均分3.9(4分为满分)的优异的成绩转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还拿到免学费的奖学金。19799月,阿生以正式大学生的身份步入校园,开始了洋插队的另一个重要旅程。

搬到戴维斯安顿下来后阿生拉着阿平的手走进校园心里感慨万分上大学这个在侨中求学时梦寐以求的愿望在文革中破灭了但是万想不到却能在美国实现而且是从不懂英文零基础开始在31岁的高龄之际似乎有点像天方夜谭阿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但是兴奋之余阿生也知道这仅是个开始等待着他的将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一来自己英语程度差别人读一次就明白的教材阿生却要读念两三次甚至更多次二来要工作养活自己馆跑堂每天馆打烊后才回家做功课往往要一点后才能休息

英语不好还闹过笑话有一次考试教授出题问某种气候的变化在那几个方面(area)表现出来阿生的答案是几个州(省)的名字让教授啼笑皆非还有一次教授问大家毕业以后准备干些什么班上的同学高谈阔论大舒宏愿有的说搞什么研究项目有的留学生说要回国任高职致力改变国家水利状况等等唯有阿生说毕业后找份工作养家活口教授的评语是愚蠢的问题愚蠢的答案令阿生无地自容是的教授也许说得对可是他却不明白饱汉不知饿汉饥的道理

经过两年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阿生终于按原定计划修完了必需的课程取得了土木工程学士的学位一纸学士文凭对很多人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对阿生来说在短短5年半中从不懂英语只有高中一的学识水平到大学毕业也算难能可贵了1981年6月14日是阿生阿平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艳阳高照校园内一片欢乐气氛阿生抱着半岁大的女儿去参加毕业典礼心情特别激动是的那一刻实在是令人难以忘怀以后阿生曾参加过许多个后辈的毕业典礼每次当毕业生进场的乐曲响起阿生都会不由自主的激动起来大概是因为引起自己毕业时那情景的共呜吧

                              六  立足美国

在美国一般来说学生在毕业前三个月左右就开始找工作阿生更不例外老早就找资料向各大公司发信说起写信的确是件苦事那时候没有个人电脑更惶论写作软件而且为了扮诚恳每封信都亲自打不敢用复印打错了一个字还要重打连阿平工作累了一天回来也帮着打一家子受苦受累

更痛苦的是信寄出去了但却都没有回音即使有也是一些官腔如”你的资料会存档案,有空缺会通知你”等废话其实是扔到垃圾桶里永远存案了原因是没有经验找的都是外州的大公司那时想不管那里总之有工作做就行但是美国公司一般都喜欢就地取才聘请当地学校的毕业生除非你是哈佛史坦福等超级名校的高才生结果此路不通后来听取了一些建议开始留意本地的行情但是二埠都是些极小的个人公司根本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又几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有结果最后拚到三藩市湾区去那时候阿生的确是心焦如焚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做简直令人绝望

因为是最后一个学期,课比较少,所以那时候有较多的时间跑码头,三藩市湾区很多公司都去过了,连新开发区的县政府也都去过了,虽然他们对阿生的履历相当感兴趣,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

幸而后来阿生联络上侨中同学刘象潜他早半年于加大柏克莱分校毕业也是土木工程师任职于三藩市一家跨国大公司贝泰建筑工程公司由于60年代末期原油供应短缺油价大涨各大电力公司都致力发展原子能发电建盖很多新厂而贝泰则是建筑公司中的佼佼者需要大量人材刘兄介绍阿生去找他们的人事部谈谈阿生马不停蹄找上门去果然才过了几天贝泰人事部就来电告知阿生决定聘请他阿生听到这个消息欢喜若狂感觉到好像整个天都亮了起来熬了多年终于修成正果了说起来真要多谢刘象潜兄弟的指点否则好事还要多磨

这世上果真有好事成双这回事,过了两天,另一家在三藩市、专门设计和建造海上钻油台的公司,也下了聘书给阿生,但阿生已经答应了贝泰在先,只好婉拒了。

后来晓得刘兄就读的柏克莱大学是美国的顶尖学府之一尤其是土木工程系更是屈一指故此学生毕业后是工作找上门来他们根本不用为找工作而发愁阿生想起两年前申请大学的时候阿平就建议去柏克莱大学说进了柏克莱就像进了黑社会不愁没得混以阿生的成绩进柏克莱大概没有问题但是阿生觉得戴维斯离二埠近只有20多公里搬迁容易而且校园环境更好所以选择了戴维斯对于阿平的先见之明阿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幸而皇天不负有心人阿生终于也找到了工作否则悔青了肠子也是枉然

198176日,阿生正式以工程师的身份上班了。这一天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两年后再一蹴而就,考取了职业工程师的牌照。从此以后,阿生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在美国的大屋簷下,稳稳的占有了一席之地。

后话

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移民路上也本没有路,只要你勤奋努力,踏踏实实地往前走,也便能走出你自己的路。

在美加的侨中同学之中,大有成功的工商界人士,也有高科技界的工程师主管,还有成功的职业会计师,各路英雄在各行各业中创业立绩,成就非凡。每个人都曾经披荆砍棘,一步一脚印的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

在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之际,特献上这一篇,与所有中插队,洋插队的同学朋友们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