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漫谈

      陈贤庆

  新中国60周年大庆临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将有盛大的阅兵仪式。这将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对年轻人来说,“阅兵”会感到有些陌生;对老一辈人来说,阅兵这仪式,并不是随时可以看到,或看过多次的,更何况是盛大的阅兵仪式呢。

  据史料记载,阅兵仪式,古而有之,我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夏朝建立的前夕。当时,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曾在现今河南省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在那次盛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载歌载舞,这不仅是一种祭天的仪式,还表达了对南方各部落首领的欢迎。

  春秋时期,阅兵活动开始频繁起来。最初的阅兵是以打猎方式进行的。军队列好阵势,最高统治者或长官在阵前先用弓箭射猎禽兽,然后检阅部队。当时,人们把这种活动叫做(意为春天里打猎)。以后,又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或战车。检阅步兵每年一次称作,检阅战车三年一次称作大阅,检阅步兵和战车五年一次称作大搜。封建统治者如此定期阅兵,其用意除了检查兵员装备情况外,主要还在于向百姓示威。如春秋时晋文公认为民未知礼(威仪),未生其恭,于是乎大搜以示之礼。另外,还有在战前或战斗间隙进行的不定期阅兵,称观兵观师。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在战前鼓舞士气外,更主要的则是为了向敌方示威。

  秦汉以后,阅兵已成为定期的活动。清代时,按清朝典制,皇帝每三年在南苑举行一次大阅兵礼。八旗将士各着红黄蓝白等本旗阅兵礼服分阵排列,号角高扬,军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尽头,其场面极为壮观。清史档案记载:上(指乾隆皇帝)躬御甲胄,乘马出,试射,连发七矢,皆中的。兵部堂官奏请阅阵,上亲阅队伍,兵部堂官前引,总理大臣、满洲大学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皆擐甲乘马

阅兵仪式,不用传播,外国一样有。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军队中就举行阅兵式。每当将士出征前和凯旋后,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到了现代,阅兵更是作为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被世界各国广为重视。通常来说,各国都是选择在国家的重大节日时进行,比如国庆日。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苏联的阅兵。阅兵仪式在俄罗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8世纪末,近代比较成熟的阅兵式诞生成型,当时的彼得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阅兵式。从19世纪开始,俄罗斯(前苏联)的阅兵大多在红场举行,红场也因此成为俄罗斯重大历史事件的橱窗。而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红场阅兵,也成为当今世界最受瞩目的国家典礼之一。

19496月,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指定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为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主任、副主任。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国大典内容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阅兵仪式到底如何搞?怎样才能搞得好?为了圆满完成阅兵盛大典礼,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到处求教。刘伯承司令员早年曾在前苏联留学,目睹了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知道一些有关苏军阅兵的情况,他详细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情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概括地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陈毅司令员的解说更直截了当,他说:“组织阅兵不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于是,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盛大阅兵。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其后,新中国时期又进行了13次大阅兵。至今,我军的阅兵程序和内容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和人员的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大阅兵,无疑将是激动人心的又一次大阅兵,必将永载于新中国的光辉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