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粤系军阀
一
在上一章介绍桂系军阀的时候,往往离不开粤系军阀,是因两广毗邻,渊源颇深,桂粤两省军人时合时离,时和时战,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乱和事变。在近代史中,广东又是一个异常独特和复杂的地方,革命和反动的势力混杂于此,派别众多,事件繁芜,本章试图删繁就简,着重谈谈粤系军阀形成、变化、发展、消亡的过程。
介绍粤系军阀,似应从胡汉民谈起。胡汉民并非军阀,只因他是辛亥革命后广东第一任都督,所以从他谈起会方便些。
胡汉民,字展堂,广东番禺县人(祖籍江西吉安卢陵县),1879年12月9日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足的官宦之家。七岁入私塾,十五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胡汉民一边教书为生,一边自学,与史坚如(广东番禺人)等结识并交往,了解到孙中山的为人和他从事的革命活动,1898年,胡汉民出任《岭海报》记者,逐渐产生了变革社会的思想。1900年10月,史坚如在广州参加反清活动被捕杀,给胡汉民很大的震动,激发了出洋留学并从事革命活动的念头。1902年,胡汉民终于得机会东渡日本留学,但不久即因参加留日学生的反清请愿活动失败,愤而退学回国,在梧州、香山等地教书。1904年,胡汉民再度赴日留学,与留日同学兼番禺同乡汪精卫、朱执信、古应芬、胡毅生(胡汉民堂弟)等结成一个小团体,开始倾向于革命。1905年9月,胡汉民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不久担任书记部长,受到孙中山的倚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胡汉民又担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1907年3月,胡汉民随孙中山离开东京前往南洋,此后在中国南部发动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尤其是镇南关起义,他抱病参战,表现出很高的革命热情。1908年,胡汉民出任同盟会南洋支部支部长,1909年到香港,出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支部长,与黄兴等策划了广州新军起义和辛亥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响应。胡汉民当时尚在西贡,闻讯后即返香港,派出朱执信、胡毅生等潜回广东,策动民军起义,运动清军反正。广东各地民军蜂起,纷纷进逼省城。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等也向同盟会输诚,通电反正。清两广总督张鸣岐见大势已去,只好召集广东各界代表讨论广东独立问题。11月9日,广东宣布独立。各界代表原推张鸣岐为广东都督,推第二十五镇统制兼警卫军副司令龙济光为副都督,但张、龙二人均不肯就任,于是各界代表重新推举胡汉民为都督,后又增被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10日,胡汉民从香港返抵广州,就任广东都督,组成了以同盟会员为骨干的广东军政府。
胡汉民出任都督后,即命财政部正、副部长李煜堂、廖仲恺着手解决财政困难;命胡毅生、李文范成立全省军务处,管理旧军队,将最不稳定的龙济光所部“济军”调往钦廉剿匪,解除军政府的心腹大患;又命朱执信、胡毅生、何克夫、黄世仲等对各路民军进行整顿和编练。胡汉民还领导军政府粉碎了原清新军标统黄士龙篡夺军权的阴谋,回击了英国军舰对军政府的挑衅行为,建立了临时省议会。
待广东局面稍为安定,胡汉民又以姚雨平为总司令、马锦春为副司令,黄慕松为参谋长、邹鲁为兵站总监,组织了一支八千余人的广东北伐军,北上与清军作战,该军后来在宿州、固镇、徐州战役中大破清军张勋部,为捍卫南京立下了赫赫战功。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从欧洲返国途经香港,胡汉民与廖仲恺同往香港迎接。胡汉民拟留孙中山在广东,但孙中山则以建立中央政府为当务之急,说服了胡汉民。胡汉民当即决定随孙中山北上,将广东都督一职交由陈炯明代理。
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海丰县人,1878年出生于海丰县城一个绅商之家。陈炯明从小接受封建教育,1898年考中秀才,1906年就读于广东法政学堂,1908年毕业。1909年,陈炯明在海丰县一些官绅的支持下,当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成为立宪派积极分子。同年,各省咨议局代表在上海开联合会,陈炯明是广东代表之一,在上海期间,陈炯明与革命党人有了联系,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辛亥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陈炯明亦参加了这一战役,但他贪生怕死,中途单独逃跑出城,事后受到黄兴等的严厉谴责。
武昌起义爆发后,陈炯明和邓铿(字仲元,广东梅县人)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往东江组织民军起义。他们组织了一支民军到“循军”(取惠州为古循州之义),陈炯明任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于11月1日在惠州附近起义,联合王和顺组织的“惠军”及清巡防营洪兆麟部,于11月9日光复惠州。陈炯明因有此功,故被推为广东副都督。
胡汉民随孙中山北上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陈炯明代理都督一职,独揽了广东的军政大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斥异己,残杀同志,镇压民军。他以“裁减”民军以解决财政困难为由,用武力镇压和强行解散了王和顺、黄明堂、关仁甫等各路民军(只有李福林等部保留下来);先后杀害了对革命有功的同志和民军首领黄世仲、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石锦泉、温阿拱等人。为辛亥革命建立了卓越功勋的广东北伐军,在“南北议各”达成协议后,本拟调回广东,但陈炯明不予接收,致使该军被迫解散。而对“反正”的清将清军,陈炯明委任潮梅绥靖督办;龙济光则被委任副绥靖经略,还让他把“济军”带到广西梧州。
陈炯明的所作所为,是他军阀面目的初次暴露,激起了广东人民及同盟会员的极大愤慨,当时便有“革命成功,革命党人死亡”的歌谣出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达成了“南北议和”的协议,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让位给袁世凯。4月1日,孙中山离开南京,偕胡汉民等经上海、武汉、福州,于4月25日返抵广州。陈炯明隔天即避居香港。胡汉民曾有意留学欧美,但孙中山所止,在孙中山的敦促下,胡汉民于4月27日复任广东都督,后兼民政长及同盟会广东支部长。而陈炯明则由朱执信等劝返广州,兼任广东总绥靖经略。陈炯明由此对孙中山产生不满,认为孙中山信任胡汉民而不信任自己。
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后,按照孙中山“造成一模范省”的指示,积极建设广东。在军事上,他主要依靠陈炯明、朱执信、邓铿等同盟会骨干,积极整顿民军和肃清盗匪。陈炯明出任总绥靖经略,后经略处改为全省绥靖总处,陈炯明改任督办,又将全省分为广阳、肇罗、南韶连、琼崖四区,设置绥靖处。陈炯明由于和孙中山、胡汉民已产生矛盾,他尽量利用副都督兼全省绥靖督办的身份总揽军权,扩大自己的势力,很快,他拥有两师一旅的正规军,还有警卫军和地方部队,成了广东的实力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