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张学思——知道他是张作霖的儿子吗?
(奉有关部门的指令,删去这一节)
二十二、彭德怀、陶铸——两人遭遇,有异有同
悼念彭德怀、陶铸:追功死后看彭陶,从此英名与日高。泉下二公如有告,泪流洒酒两滔滔。
(1978.12)
(一)这首诗是悼念彭德怀和陶铸两位革命家的。把这两位放到一起,似乎不甚协调。彭德怀主要在军界,而陶铸则主要在政界。把他俩放在一起来写并不是我的愿望。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一个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在北京召开了,这就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25日,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三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两千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为彭德怀元帅和陶铸同志举行了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中纪委、全国政协等所有领导人,在京的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委、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北京部队和北
京卫成区负责人,彭德怀、陶铸同志的生前友好,都出席了追悼会。会场正中悬挂着彭德怀、陶铸同志遗像,安放着彭德怀、陶铸同志的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骨灰盒,陶铸的骨灰盒是在追悼会前三天由中央派出专机从安徽合肥接来北京的
。
打倒“四人帮”后,追悼会陆续在召开,许多被冤死的人受到了平反昭雪。但是,这个追悼会的意义是不同的,毛泽东生前说过,谁的案都可以翻,就是彭德怀的案不能翻。如今,新的党中央不听“毛主席的教导”,为彭德怀平反昭雪,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说明毛泽东已
走下了“神坛”,实事求是之风又重新被唤回;这说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这个追悼会也给国人昭示,彭德怀的案子可以翻,其他的案子也都可以翻,这无疑是给了当时尚未平反的千千万万的受难者带来了希望和光明。中央是为了省事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把陶铸的追悼会也放到一起来开,于是,就有了这个联合的追悼会,也有了我的这首悼亡诗。既然如此,我的这一节文章,也就还历史的面貌,把其实并不相同的两个历史人物放到一起来写了。
(二)彭德怀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当今的青年应该有所闻。他一生战功显赫,我只简述如下:他是湖南湘潭人,生于1898年。原为国民革命军的一个团长;1928年1月,在中国革命最低潮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7月发动了平江起义,把队伍带到井岗山。从此,他历任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八路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司令员等。解放后,他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彭德怀的悲剧,始于1959年7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庐山会议。共产党之所以得天下,当然有不少法宝,其中,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则是最重要的法宝。然而,这些法宝,都在这庐山会议上遭到彻底的践踏。当时的中国,正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从领导人到一般民众,头脑都在发热,都在发烧,都在发昏,都在吹牛,都在做假,而又都成了睁眼瞎!一棵白菜五百斤,小麦亩产十二万斤,面对那样的“大卫星”,大凡有点科学头脑或者是有点种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那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可是,那样的瞎话竟然成了我们大跃进时期的“成绩”,被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民日报》上!面对那样的假话,那样的浮夸风,因浮夸风而开始形成的物资短缺和饥荒,却又没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出真话,除了彭德怀!在会上,彭德怀怀着“我为人民鼓与呼”的高度责任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万言书,这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
看看彭德怀当时写给毛泽东的信,说的是多么真切、多么动情、多么中肯呵——“主席:这次庐山会议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组有几次插言,在小组会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特写给你作参考。但我这个简单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因此,是否有参考价值请斟酌。不妥之处,烦请指示。”、“据我看,1958年大跃进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有一些是难以避免的。如同我们党30多年来领导历次革命运动一样,在伟大成绩中总是有缺点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过去一个时期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不熟悉,没有完整的经验……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徉,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
就是这样的一些话,居然毛泽东会听不进去;听不进去也罢,你也没道理因此而给彭德怀入罪呀!然而,他却可以把彭德怀错误地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并在大会上进行批判。这里就有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否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听不进去彭德怀的话,其他的党的领导人呢?他们是听不进去彭德怀的话还是不敢不听毛泽东的话?为什么他们可以一致地把彭德怀的生死置之于度外,一致举手通过免去彭德怀的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长职务?这其中肯定包括几年后即遭殃的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彭真、贺龙、陆定一、谭震林等人。
免去彭德怀职务,把他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党内肯定会有一些人极力支持,如林彪等,因为彭德怀倒台,国防部长的位置就可以由他来坐。此外,许多党内的女干部也是拥护的,仅在四年前,彭德怀在主持颁授军衔时,命令军中的十万女性老战友,如陈少敏、张琴秋等复员转业,使她们失去授衔机会并被迫离开部队!我不知这事是否彭德怀的主意,但肯定把账算到他的头上。由于整彭德怀没有遭到阻力,由于庐山会议没有开成象20年后十一届三中全会那样的会议,于是,毛泽东一手遮天的局面就形成了,那错误的潮流一直发展到1966年,发展成了“文化大革命”,形成了把我们这个国家一下子冲击得倒退了几十年的大潮流。到了那个时候,还指望什么人在“打倒刘少奇”的
口号下站出来说真话呢?
这里还有一件事,恐怕鲜为人知。当年解放军的总参谋长是黄克诚大将。黄克诚开始并没有参加会议,黄克诚回忆说:“当时毛主席临时通知我上庐山参加会议,是为彭德怀‘反党集团’凑班子的。既叫‘反党集团’,总不能只有一个人。你们想彭德怀搞‘反党集团’,要是没有黄克诚参加,谁会相信!”这些话,如果不是黄克诚亲口说的,真真令人难以置信!就因为凑班子,毛泽东就把中宣部长张闻天、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也拉了进来,凑成了“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叫着也显得顺口!
(三)当彭德怀元帅无辜受难时,我还是一位11岁的无知的少年,我不会很清楚庐山会议的具体情况,更无法体谅到这位被毛泽东赞叹“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叱咤风云的彭德怀,刚过60岁即被免职赋闲的悲愤之情。在其后的几年中,那全国性的大灾难证明了彭德怀庐山会议的英明。本来,一个虚怀若谷光明磊落的人就应该向彭德怀认错并恢复其名誉及职务,但并没有
人这样做。只是数年之后,即1965年秋,我听说他被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即使是一个十分低微的职位,但彭德怀也为能重新工作而高兴。然而,随即,“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又拉开了,吴晗的《海瑞罢官》,无端端又扯到彭德怀的身上,毛泽东说《海瑞罢官》是为彭德怀翻案,而谁的案都可以翻,唯独彭德怀的案不能翻!于是,远在四川的彭德怀又一次遭殃,文革开始后,在林彪、江青等的授意下,北京的大学生组织了一个“揪彭战斗队”,远赴四川硬是把彭德怀抓回北京!而这事,我从当年满街的大字报中便可以得知。当年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彭德怀将会遇到一些什么非人折磨!
此后的数年间,彭德怀遭到残酷的迫害,不知曾迫害过他的“红卫兵”们,如今安在?是否可以心安理得地活着。他在被关押期间所受的苦,所受的罪,我实在不忍再写一遍,我只提到一点,在临死前的日子,他被饿得甚至要吞食棉絮!死时,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死后,被草草火化!还有一事,我也想提及。当年罗瑞卿大将也和彭德怀关押在同一监狱,但他并不知道。当罗大将获释并得知此事时,还很不满,说,不应把我和他关在一起,他还是反过几回毛主席的。在被关押的数年间,唯一的好事,就是彭德怀有机会写下一些交代材料,为后世留下了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彭德怀自述》一书。
1974年11月29日,一代名将,铮铮铁骨的彭德怀元帅,被残酷迫害而惨死于铁窗之下,他,死不瞑目啊!
(四)下面要写写陶铸了。陶铸其人,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广东人,没有不知道陶铸的,因为他在文革前是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同时,也是国务院副总理,是政治局委员。我在青少年时,在广州的几次集会中也看过陶书记,只不过是远距离罢了。此外,他的散文《松树的风格》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他的散文集《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更是青年修养的很好的教材。现在的青少年,也会听过他的名字,因为他的演讲《崇高的理想》也选入现代中学语文课本。
陶铸是湖南祈阳人,1908年生,比彭德怀小10岁。他和彭德怀相同之处,就是在解放前,也在军队工作。他是黄埔军校出身,参加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曾任新四军支队政委、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解放后,他才主要担任党政职务,如果他仍留在军队,授衔上将是没有问题的。
文革前,陶铸在广东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起码,他是一个廉洁的大干部,他每到一地,约法三章,规定下边不准请客,不准迎送,不准送礼,多少年了,他一直坚持这么做。三年困难时期,陶铸要求自己的伙食标准与老百姓一样,为此规定了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蛋的“三不”纪律。至于他有没有犯过错误,有没有整过别人,我想不可能没有,广东的土改,斗争“地主”“富农”,就有扩大化的错误,他不可能没有责任,只是那些“地富分子”,活着的已不敢乱说乱动;广东的一批干部,如方方、古大存、冯白驹等,曾被打成“地方主义者”,他肯定也出过力,只是这个反“地方主义”对民众的影响不是很大,民众也没有记恨于他。1963至1966年,是广东、广州蓬勃发展的时期,我是有目共睹的,而当时的中南局,也应是发展得最好的中央局。陶铸的悲剧,在于文革开始后的突然升迁,而这事,我还记得一清二楚。
(五)
1966年,由于中宣部长陆定一被定为“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成员,陶铸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再升任中宣部长。5月间,中央文革小组成立,陶铸被任命为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另一顾问是康生。当时,我们身为广东人的也为他高兴。随着运动的深入,斗争的矛头直指党中央副主席刘少奇以及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不久,刘、邓失势,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被选为政治局常委兼书记处书记,在党内的排名一下子升至第四位,仅在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这是陶铸在党内的最高排名。为什么他升迁得这么快?这与林彪不无关系。陶铸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在四野林彪手下工作的,可以说他属于林彪系统的人,如果他顺从毛泽东,跟随林彪的话,四巨头中势力之比就是3比1,然而,陶铸最可敬的一点,就是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他不认为刘少奇、邓小平是“走资派”,不同意将他们置诸死地。因此,在不同的场合,他在为刘、邓辩护,说好话,劝红卫兵不要粗暴对待他们。但是,这样一来,就不符合毛泽东和林彪提升他的初衷,在毛泽东、林彪以及康生、陈伯达、江青等人的夹击之下,很快,他就被扣上了“资产阶级保皇派”的帽子,并且把他和刘、邓一起对待,形成了“刘邓陶资产阶级司令部”!继而,他还被诬陷为“叛徒”,被彻底打倒。
于是,我们也被迫要喊“打倒刘邓陶”;于是,陶铸象一现的昙花,在中国政坛的最高层消失,其后,只有听到他被斗的消息。至于他后来的情况如何,国人都不得而知。直到彭德怀、陶铸追悼会召开前,报上忽然发表了陶铸女儿陶斯亮的长篇文章《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我们才知道,陶铸已于9年前的1969年11月30日在安徽合肥被迫害而死了,比彭德怀还早死5年,死时仅61岁!
当时,我流着悲泪看完这篇催人泪下的文章,也写了两首七绝诗作为读后感。其一云:亮节高风是老陶,坚如松柏笑狼嚎。九年一去谁人问?可叹忠魂没草皋。
其二云:人妖乱世领风骚,身败无名是老陶。谁赋江林生死印,杀人如草不扬刀?!
如果说“文化大革命”带给陶铸有什么好处,我想就是他生前能与刘、邓连在一起,死后又能与彭德怀一起开追悼会获得平反,不是“文化大革命”,他应该没有这样的殊荣的。
二十三、“六十一位叛徒”——坐完国民党监狱,再坐共产党监狱
悼念“六十一人叛徒案”中的冤魂:冤案何其众,无如此案昏。今朝平反日,不见五忠魂!
(1979.1)
(一)打倒“四人帮”,中国人民迎来了第二次解放。说是“解放”,其实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在漫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极左思潮”的阴魂不散,拨乱反正举步维艰。究起原因,当时把持着中央的,是文革的既得利益者,是华国锋、汪东兴、纪登奎等人。他们在粉碎“四人帮”集团时出过力,然而,他们始终无法搬开毛泽东这座“神”,甚至在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大,还在维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使得许多工作尤其是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遇到了十分大的阻力。
幸而党内健康的力量毕竟占了多数,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王震、胡耀邦、宋任穷等的努力下,一个一个阻力被冲破,许多蒙冤受害者得到解放,不少被迫害致死的冤魂得到昭雪。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的三天,中央为彭德怀、陶铸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这标志着平反冤假错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在上文,已写到了这件事。
此前此后,北京和外地还召开了一系列追悼会,为我们的开国元勋贺龙、庐山会议开始落难的张闻天和周小舟、瞿秋白烈士的夫人杨之华、杰出的革命戏剧家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田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家作家冯雪峰、我国杰出的作家周立波等同志平反昭雪。
随之,原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同志的冤案也得以昭雪。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高潮时,他曾主张稳健发展,不图虚张声势,被毛主席说成是“小脚女人”,被别人扣以“犯了反对建立社会主义集体农业经济的错误”的帽子,后被迫害致死。
获得平反的,还有“文革”正式开始前,从《海瑞罢官》引发的“三家村”及邓拓、吴晗被迫害致死的冤案;
在“三家村”冤案之后,成为“文化大革命”又一前奏的所谓
“彭真、陆定一、罗瑞卿、杨尚昆阴谋反党集团”冤案,也得以平反昭雪。
除此之外,平反昭雪的还有我国著
名经济学家、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提倡计划生育,而被诬为“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藉学术研究为名,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的冤案;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被诬为“资产阶级反动史学权威”,并被迫害而死的冤案,连带着全国史学界也被扣以“保皇党霸占了史学阵地”的冤案;
林彪、“四人帮”
意欲整倒陈毅、李富春、李先念、叶剑荚、徐向前、聂荣臻、谭震林,进而打倒周总理与朱总司令以架空毛主席的“二月逆流”案;
林彪、“四人帮”诬称杨成武、 余立金、傅崇碧“为二月逆流翻案”、“冲击中南海”“到中央文革抓人”案;
原海军司令萧劲光的所谓“上贼船”案;
跟着彭老总在庐山落难的黄克诚同志,被林彪、“四人帮”捏造的“一贯反对毛泽东思想”、“反对党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军事路线,推行彭德怀的资产阶级
军事路线”、“同彭德怀一起在庐山向党猖狂进攻,阴谋发动反革命政变”案;
由 “四人帮”密谋策划,其黑干将迟群起草、张春桥
及姚文元修改定稿的诬蔑全国教育战线建国后十七年“都搞封资修,培养‘白专’苗子”案;
1973年轰动全中国的 河南唐河县马振抚中学“复辟考试制度,和孔老二一样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案;
“中宣部阎王殿”案和“总政治部阎王殿”案;
诬蔑长篇小说《刘志丹》“为高岗 翻案”、“为习仲勋涂脂抹粉”、“反对毛主席和党中央而鼓吹另立山头”.从作者到出版社到审阅过书稿或对小说草稿提过修改意见的大批同志都遭迫害,有的被摧残致死致残的大冤案;
此外,其他各条战线一些著名人士的重大冤案,都相继被平反昭雪,对这些冤案中被残害致死的同志,都开了追悼会。
(二)1979年1月25日,又一个隆重的追悼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为“六十一人叛徒案”中被残害致死的廖鲁言、徐子荣、胡锡奎、刘锡五、王其梅同志平反昭雪。几乎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送了花圈或出席了追悼会。已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纪委第三书记的胡耀邦沉痛地致了长篇悼词。
“六十一人叛徒案”是个什么冤案?说来话长。“六十一人叛徒案”又叫“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这事的起因说来很简单,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我党有一批骨干分子被国民党逮捕坐牢,为了营救这批同志,让他们能尽快出狱为党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效力,经当时负责白区工作的刘少奇提议,经过党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当然也应该经过党主席毛泽东同意批准,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六十一位同志经中央指示以写自白书的形式先后离开国民党的监狱。这批同志以后都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骨干力量,如薄一波,就是山西抗日和统战的主要领导人。
这事发生后的三十年间,并无任何问题出现,建国后薄一波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安子文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刘澜涛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此外,廖鲁言担任农业部部长,徐子荣担任公安部副部长,胡锡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西北局书记处书记,刘锡五担任吉林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王其梅授衔少将,担任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六十一人中的其他人,也都担任了党政军的重要职务,如我比较熟悉的曾任广州市委第一书记的王德。
然而,“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江青、康生等为了置刘少奇于死地,无所不用其极,竟然想到了可以利用这件本由中央批准的六十一人出狱的事来诬陷刘少奇,说是刘少奇擅自所为,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刘少奇为首的,隐藏了数十年之久的庞大的“叛徒集团”!于是,这六十一人,只要还活着,全部当作叛徒投进监狱,受到了比坐国民党监狱更残忍的折磨。有骨气的张闻天不肯做假证,也受牵连(当然还有其他“罪名”)下狱。由此六十一人再加以株连,又殃及无数的无辜。毛泽东不会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但不见他说过什么。
于是,1967年1月,王其梅被迫害致死;1969年6月20日,徐子荣被迫害致死;1970年2月28日,刘锡五被迫害致死;1970年10月23日,胡锡奎被迫害致死;1972年11月,廖鲁言被迫害致死……而1976年7月1日,曾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在离“四人帮”被粉碎还有三个多月的当年的党的生日那天,也含恨离世!而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等人,则被关押至平反!薄一波虽逃过一劫,后来还有时间写些共产党在建国以来若干重大问题的深刻的反思,然而,他的夫人、曾任二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局局长的胡明,则早于1967年1月15日就被江青、叶群等迫害致死了!
(三)“六十一人叛徒案”的平反,最早由陈云提出。1978年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六十一人案件”,经胡耀邦主抓,宋任穷又组织大家进行了清理,并深入查询了中央档案馆的档案,结果又发现4份文电,进一步证明“六十一人案件”是重大错案。中央于1978年12月6日以75号文件转发了中组部的报告,指出“所谓薄一波等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是不存在的”,“六十一人案件是一起重大错案”。“六十一人案件”影响极大,殃及面广,必须马上平反。于是,1979年1月25日,为“六十一人叛徒案”平反及为此案的死难者的追悼大会得以召开,又一批冤魂得以昭雪,无数的受难者重见天日,而我也增加了开篇的那首悼亡诗。
此案的主要受害者薄一波,虽没有在狱中被迫害致死,但显然也身心俱损。不过,经此磨难,反使他的头脑清醒了许多。在此要随便说说薄一波。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蒋村人。1908年生,1925年入党,曾在山西,天津等地从事兵运等工作,三次入狱。1936年8月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薄一波受中共北方局的派遣,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回到老家山西,被派往太原任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建立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后任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政委等。1946年起,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华北军区政委、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等。建国后,历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3办公室主任,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9月任中共8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59年和1965年继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
文革中,薄一波遭受劫难,这在上文中已经叙述过。重新工作后,薄一波任国务委员,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并两度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在此期间,薄一波不仅反思文革,而且进而反思新中国建国后的政治大事件,写了一部著作——《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共领导层成员中,能对新中国时期的政治事件作出如此详细的回顾与反思的,并不多见。
是啊,没有回顾与反思,就不能吸取教训,就不能迈开新的前进步伐。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正是中国人民通过深刻回顾与反思后所取得的。
下一页 (二十四) 吴晗(二十五)邓拓(二十六)田汉(二十七)老舍(二十八)傅雷
返回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