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奇男子

 

——从《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中感受孙中山精神

 

陈贤庆

 

引子

 

某位青年学者这样谈论孙中山:“民国成立前,孙中山虽然领导过多次起义,但他多是在国外遥控,清廷鞭长莫及,奈他无何。他遇到的最危险的一次,不过是伦敦蒙难而已。”这位青年学者的 意思很清楚,是说孙中山推翻满清的革命经历还是很顺利的,并无多少艰辛。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没错,孙中山在1905年领导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 便被迫流亡海外。最近,从《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中,查得多条清廷各级官员的奏折和信件,方知清廷总在想方设法要捕获逃亡中的孙中山, 推翻满清建立共和的革命,充满着血雨腥风。

 

十年十次起义,精神可歌可泣

 

189510月,孙中山领导了广州起义,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起义。起义失败,陆浩东牺牲,孙中山逃往香港。两广总督谭钟麟奉旨与英领事协商擒拿。幸好英领事援引“外国例”,孙中山才得以再逃往日本长崎。18951905年这十年间,孙中山往来于英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地,清廷虽无法在国外捕人,但密切注意他的动向,尤其注意他购买军火的事。清驻英大臣张德彝 的信便证明了这一点:“……逆贼孙文又来英,英使馆访事人往见,其所言颇荒谬不经,现唯随时密探而已……”

  

19068月间,孙中山在南洋。为筹集革命经费,孙中山曾发行军务债票,而清廷密探亦将此事探得清楚。清官员史云密奏:“……现闻革命党魁孙文近创一军务债票,在日本及南洋各岛及香港等处发售,每票一张,注明‘俟军务事毕,凭票给银十元’,现时卖价每张银一元,业印有数万张……”

 

19073月 ,参加萍浏醴起义的刘道一亦在役被捕牺牲,此时,孙中山亦被日本当局驱逐出境,“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的孙中山悲愤难抑,唱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孤鸿……”感慨。

 

19076月 ,两广总督周馥致外务部电文云:“现访闻孙文改洋装住香港公益报馆,又有同党邓子瑜住香港旅安祥客栈。前获逆党陈纯供,邓子瑜为孙文管外事,现闻招集香港匪徒入内地,勾引乱民滋乱,前日黄冈戕官兵案,即是逆党。昨日惠州府拿获十三匪正法,即供从香港来,务求大部速密电商英使转电英政府,饬港督速将二逆逐出,非此不足保护中外治安。”电文所提到的,是孙中山在香港指派余既成在潮州发动的黄冈起义以及邓子瑜在惠州发动的七女湖起义。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三和第四次起义。周馥建议,清廷应促使英政府出面,驱逐孙中山和邓子瑜出境。

  

1907年7月,广西巡抚张鸣岐致电外务部,从电文得知,张鸣岐不仅探得孙中山在越南,还给清廷出谋献策,由外务部与法国交涉,将孙中山驱逐出越南,使孙中山再次失去立足点,好伺机查拿。

 

190789月,孙中山加紧在南洋活动,筹集军费,支援王和顺在广西钦州、防城指挥的起义。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五次起义。军机处致驻英大臣电文 中证实了这一点:“……闻孙文在南洋各岛售卖军务票数百万张……孙文党欲在八月底九月初起事……”

 

 1907年12月1日,孙中山命黄明堂等发动镇南关起义,孙中山亲临战场,向清军开炮。七日后,因粮弹不继而失败。孙中山率军退回越南。是役,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六次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孙中山并不气馁,在马背上,他吟成了一首七绝:咸来意气不论功,魂梦忽惊征马中。漠漠东南云万叠,铁鞭叱咤厉天风。其字里行间,洋溢着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

 

镇南关起义后,孙中山仍留在越南,准备再图起义。张鸣岐则不死心,仍不断致电军机处和外务部,要求朝廷与法国交涉,将孙中山他们驱逐出越南。

 

1908年1月,外务部致电发张鸣岐,说外务部已与法国公使达成协议,电告法驻越南总督,一旦查明孙中山的行踪,即捕解送到最快开行的轮船驱逐出境。 张鸣岐得到外务部的指令,分外高兴和卖力,越督查不出孙中山的寓所,他派密探查到了,可见他驱逐革命党人之心切。由于张鸣岐告密,法国驻越南总督也很快查到孙中山的寓所,将孙中山捕获,并准备驱逐出境。孙中山可能会到新嘉坡,清廷预先便与英使商办,准备进一步对付孙中山。

   

1908年2月,孙中山到了新嘉坡,英国的新嘉坡总督知而不拒。这使得清廷很恼火,也很无奈,惟有电告驻英的李大臣,加紧与英交涉,电令 新嘉坡总督驱逐孙中山。但是,英国没有这么做,使得孙中山能够暂时得以在新嘉坡安身。这段时间,孙中山虽然不在越南,但是,3月,他还指令黄兴率革命军进攻钦州。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七次起义。

 

19084月 ,黄兴进攻钦州失败,革命党人仍未气馁,根据孙中山的指令,又准备在云南起事,这种动向,也使云贵总督锡良有所感觉,表示“未敢松懈”。429日,孙中山指令黄明堂率众于云南河口起义。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八次起义。

  

钦州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到南洋一带筹款,到了瓜哇。乾隆间,荷兰殖民当局曾“用兵攻杀华民无算”,后来事件平息,但清廷却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侨民,说“华氓既居海外,即非中国子民,如何办法未便与闻”。孙中山在瓜哇各地发表演说,鼓动华侨支持反清民主革命。而瓜哇地区的华侨亦纷纷响应,许多人都剪辫改装。

 

19081114日,清德宗光绪帝载湉死去;次日,慈禧太后亦死去。在此时刻,清廷最担心的,是孙中山会回国再领导起义,故 令各省督抚严加防范。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曾先后发动过十次武装起义,虽然都遭到了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表示着辛亥革命全面爆发,清朝统治宣告结束,也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从《香山明清档案辑录》一书中,不厌其烦地选取了一共二十则史料,无非是要证明一点:在孙中山从事反清斗争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清廷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和追捕;清廷并非鞭长莫及,奈他无何,而是进行了许多实际的行动,要置孙中山于死地。孙中山无法在国内立足,而在国外,也常遭到驱逐。十余年间,他都是过着流亡生活,演说、写作、筹款、联络各方力量、指挥武装起义,就是他全部的生活内容。这种职业革命家的生活,并非很自由很潇洒,而是时时处处都会有危险。

1899年秋,孙中山作七言绝句《咏志》:万象阴霾扫不开,红羊劫运日相催。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这首诗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孙中山的革命志向。香山那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诞生孙中山这位“顶天立地奇男子”;他那崇高的抱负,他那坚强的意志,他那丰富的学识,他那博爱的风范,决定了只有他才能在“艰难甚”中领导民众完成扭转乾坤的伟业。

 

                                                                              2006年9月26

 

(注:档案材料中“孙文”都作“孙汶”)

(此文刊登06年11月18日《中山日报》“香山文化”之“史海钩沉”栏目;蓝编辑对原文作了较大调整和删节,虽失去不少引用的史实,但文章更精炼,原文《顶天立地奇男子 ,要把乾坤扭转来》,可供文史学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