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犹战罢,黔军瓦解

 

毛光翔被迫让出贵州军政大权给王家烈后,退避遵义,既受冷遇,又受限制,加上以万淑芬为首的铜仁派不断抢权夺势,使他及其桐梓系将领十分恼怒。这时,黔西的犹国材和黔北的蒋在珍正在策划倒王,于是,毛光翔、犹国材、蒋在珍聚集遵义密谋,拟邀请王家烈前往桐梓参加周西成祠堂落成典礼,借机达到目的。但王家烈恐生意外,托词未往。毛、犹、蒋遂以王家烈“背叛长官,破坏团体,为害人民”以及“搞垮桐梓系”,“建立二十五军新系统”等罪名,通电讨王。蒋在珍首先在遵义宣布独立,随即派兵封锁乌江和鸭池河。王家烈也以“破坏行政系统,截留赋税,封锁乌江,以下犯上”为由,派简文波、犹禹九两个旅对蒋在珍进行戡乱,并急令驻湘西洪江的参谋长何知重率部回援。蒋在珍战败,退守遵义老城。毛光翔电促犹国材出兵支援。犹国材原先与王家烈的关系还不错,但此时见蒋在珍已成了瓮中之鳖,深恐一旦蒋在珍被歼之后,自身也难积极,故在“奉毛总指挥转中央电令,为了解除人民痛苦,迅速平定贵州内乱,以安地方”的招牌下,于1932115日,由安顺起兵进攻贵阳,王犹战争正式爆发。

犹国材部以强行军及汽车短途接运,快速进至距贵阳30多里的狗场附近。王家烈没有想到犹国材会反对自己,直到前两天,还接济犹国材部3万元,因此,对犹国材毫无戒备。双方经过激战,王家烈无力对抗,即率残部取道平越、八寨、三合退至榕江。1124日,犹军进占贵阳。125日,毛光翔亦从遵义返回贵阳。

193311,蒋介石电令犹国材接任第25军军长,为此,毛光翔、犹国材、车鸣翼等在贵阳大肆庆贺,并议决组织联军全力进攻榕江,彻底歼灭王家烈势力或迫其就编。接着,犹国材、蒋在珍、车鸣翼联军分兵两路进逼榕江。王家烈亦在榕江整顿部队,与何知重的部队合兵反攻。联军在八寨大小登高首战失利,被迫回救贵阳。在龙里观音山一仗,联军又遭败绩。王家烈随即全力围攻贵阳。117日,王家烈攻破贵阳东门,毛光翔、犹国材等向北败走,王家烈进占贵阳,重新恢复其统治,并派兵分头追击联军残部,双方又混战了一年。19341月,王家烈收复铜仁。

王家烈由于连年作战,部队亟需休整,同时,又恐怕犹国材等狗急跳墙,勾结邻省军阀入黔;而犹国材等也多次战败,已无力与王家烈对抗,遂提出划地罢战。王家烈接受犹国材等要求,至此,历时两年多的王犹之战结束。

王犹之战后,毛光翔便隐退赤水,194711月在赤水病逝。不过,原属毛光翔的几个师长仍各霸一方,各自为政:犹国材割据盘江八属;侯之担割据赤水、仁怀、习水、绥阳等县;蒋在珍割据正安沿河各县。他们对王家烈口头上表示拥护,但王家烈并不能直接调动他们的部队,王家烈的防区仅辖黔南十几个县和黔东几个县,只掌握何知重、柏辉章两个师计15个团的兵力。

193410月以后,中央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境地,蒋介石电令王家烈率部堵截。王家烈自知力量单薄,难以与红军抗衡。同时,他也很清楚,因曾与陈济常、李宗仁订立三省互助联盟,暗中反蒋的密约被蒋介石所获,担心蒋介石乘追击红军之机派兵入黔,夺取贵州,吃掉自己。因此,他采取对策,以求自保。一面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尽量堵截红军,迫其早日离境;一面暗中与李宗仁、陈济棠联系,求其援助。而蒋介石,早由余汉谋告密得知王家烈与两广订立密约,蒋介石已视王家烈为眼中钉,这次趁追击红军之机派出薛岳率8个师尾随进入贵州,伺机除去王家烈,夺取贵州,控制西南各省。

11月上旬,王家烈在贵阳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对策,决定侯之担部4个团防守乌江以北,犹国材部两个团防守乌江以南,王家烈指挥所部15个团担任东路的防御。12月中旬,中央红军取道湘西进入贵州,薛岳率8个师尾随。王家烈觉察到红军的进军意图似不是夺取贵州,而是由余庆向北,企图渡过乌江。为了自保,王家烈急忙与犹国材率军部转回贵阳,取观望态度。

19351月初,红军分路渡过乌江,进逼遵义。侯之担部很快被红军打垮,遵义被红军占领。1月中旬,薛岳部进驻贵阳,接管了贵阳城防。中央军反客为主,连王家烈进出城垣也经盘查。不仅如此,蒋介石还派何成浚到贵阳,迫王家烈在省主席和军长两职中选择一职。王家烈迫于无奈,只好表示愿意让出省主席而专任军长。蒋介石立即下令免除王家烈的贵州省主席职务,派其亲信吴忠信接任,同时,任命王家烈为第2路军追剿总指挥,继续让王家烈为他追剿红军卖力。王家烈在贵阳又难以立足,只好派出何知重、柏辉章两师收复遵义作为安身之所。红军为了调动敌人,主动撤离遵义,何、柏两师得以进驻遵义。

2月下旬,蒋介石电令王家烈率部往黔北堵截回师东下的红军,王家烈只好离开贵阳到了遵义。红军回师渡赤水,再入贵州,并于227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攻占遵义。王家烈率部逃往南郊,遇到增援的薛岳部吴奇伟师。28日上午,王家烈、吴奇伟两部反攻遵义,结果被红军击溃。王家烈率残部逃至黔西,遇到滇军将领孙渡率部至此,王家烈心灰意冷,请孙渡转达给龙云,求龙云暂划出云南几个县作为他安身之所。

当王家烈败逃黔西时,蒋介石命薛岳部以武力完全控制了贵阳,并改编了侯之担师。接着,蒋介石以督师为名飞到了贵阳,决定彻底解决王家烈。当时,陈诚主张杀掉王家烈,但蒋介石考虑到王家烈的第25军尚有2万之众,杀了王家烈,恐会使其部属不服,所以决定采取逼其下台的办法。第一步先以军饷卡他,使他的第25军无饷可发;第二步就是煽动第25军官兵闹饷,反对王家烈,并用重金收买了何知重、柏辉章两师长(何知重是王家烈的姨母兄弟)背叛王家烈。在内外逼迫下,王家烈自知无法维持,嘱咐秘书连发四次辞职电给蒋介石。蒋介石即召他到贵阳,假作拘留,然后给他一个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的空衔,让他离开贵州。193553日,王家烈带着爱妾梁氏飞往汉口,所部被蒋介石改编。至此,桐梓系在贵州的十几年统治宣告结束,同时,黔系军阀的历史亦最后终结。

黔军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阀势力,到此虽已终结,但黔军的余脉仍存在一段时期,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黔籍子弟兵在各个战场上,在随时会被其他军事集团并吞的情况下,仍英勇抗战,为国家民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仍要书写一笔。

 25军第2师,19355月在贵州威宁接受中央政府改编为第102师。改编后的建制为两旅4个团,共9000余人,首任师长柏辉章。柏辉章,号健儒,贵州遵义人,贵州讲武堂第2期毕业。后跟随周西成累升至旅长,王家烈主政贵州时任25军第2师师长,是逼王家烈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第2师改编为102师后,柏辉章被国民政府委任为第102师中将师长,在当时的几个中将级师长里,可算是资历较深的一个。后曾任该师师长的还有贵州六枝人的陈伟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师调往淞沪,参加了淞沪会战,将士英勇抗击日寇,部队伤亡惨重。19385月,第102师又参加了徐州会战。战况同样惨烈,师长柏辉章之胞弟、师部兵站站长柏宪章因运送弹药赴前线时在开封阵亡;第304团在苇楼铁路附近与敌发生激战,团长陈蕴瑜阵亡。后国民政府予以表彰,柏宪章追赠上校;陈蕴瑜追赠少将。陈团长阵亡后蒋介石送挽词忠烈可风、挽联裹革痛无尸,一夕苇楼埋碧血;报功原有典,千秋青史表丹心。李宗仁题词不以履险而却,不以临危而避,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壮烈牺牲,足以泣鬼神动天地。冯玉祥题词成功成仁。何应钦题词毅魄英姿。此后,第102师又参加了南昌保卫战、长沙会战等。抗战结束前,该师归入粤军薛岳部,真正结束了其身为黔军的历史。柏辉章被任为赣南师管区司令、江西军管区当参议、第88军副军长等职,未几辞职闲居于上海。1946年通过何应钦的关系被授予国防部中将部员的虚职。19501月在第2绥靖区副司令官任内率部起义。1952年因镇反丧命。

25军第1师,19355月奉令改编为第103师,首任师长何知重。何知重,字良权,贵州桐梓人,贵州讲武堂第2期毕业。军校毕业后服务于黔军,毛光祥主政贵州时任第25军军部副官长。王家烈主政后升任第25军第1师师长。是逼王下台的高级将领之一。王家烈下台后何知重改投何应钦,所部被改编为第103师后出任该师的首任师长。  

19378月,第103师参加了淞沪抗战。部队亦伤亡惨重,613团团长罗熠斌阵亡。罗熠斌是贵州台江人,在何知重部下征战多年,为何之亲信。在突围至江阴县城以西约10华里的一个公路桥时,遭到日军一个中队的袭击,罗熠斌在率部反击时不幸阵亡。罗是第103师在抗战期间阵亡的最高级军官。12月,第103师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黄梅保卫战、长沙会战等;后又编入中国远征军序列,入缅作战。

19387月,何知重调任第86军军长,第103师师长改由何绍周接任。何绍周,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第1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5期炮兵科毕业,是何应钦的侄子,参加过淞沪会战。对于这次调职,不难看出,何应钦正逐渐将第103师改编为他的嫡系部队,第103师从此脱离老黔军的系统。 86军军长何知重在军部被裁撤后调任军委会中将高参。何知重在脱离王家烈投靠何应钦后,希望在巩固地位后进一步发展,而何应钦也确实将两个黔军改编的师合编为一个军,委任何知重为军长,这着实让何知重高兴了一阵子,但是这个军长的位子未及一年就丢了。而且中央也乘此时将何的实权削去,虚委一个军委会高参的职务给何。因此何知重愤而辞职,回家养老去了。建国后何知重被捕入狱,释放后被聘为贵州政协资料室的顾问,攥写过围剿红军的回忆。1976年病逝于贵阳。

黔军中原犹国材部被改编为第121师,师长先后是吴剑平、牟廷芳、戴之奇和朱敬民。吴剑平,贵州绥阳人,号吴谟。毕业于贵州讲武堂。牟廷芳,贵州绥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后又留学日本步兵学校。戴之奇,贵州兴义人,又名子奇。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2期步兵科毕业。朱敬民,贵州平坝人,黄埔军校第6期步兵科毕业。第121师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等大战役,也涌现了不少抗战英雄,如第361团团长霍世才等。霍世才,贵州贞丰人,号敏文,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第121师任连长,因功累升至第363团副团长,1941年升任为第361团团长。不幸在湖南武岗地区遭日机扫射身负重伤,于516日伤重而亡。霍世才是第121师在抗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军官,死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同时《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刊登了霍世才的英勇事迹。

原第25军第3师,改编为新编第8师,师长先后为蒋在珍、陈牧农、马叔明、胡栋成。蒋在珍,贵州桐梓人,号丕绪。贵州讲武堂毕业。军校毕业后从事于军事教育。1926年后担任团长、旅长。1932年王家烈任命蒋为第25军第3师师长。1939193912月师长蒋在珍调升第93军副军长,军长刘戡以其亲近的补训处长陈牧农接任新8师师长。 蒋在珍是第一个被夺取实际军权的老黔军将领,这支黔军也落入刘勘手中。新8师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陕晋战役、晋南战役、长治战役等。1939年, 22团团长彭镇璞在晋南战役中牺牲,被追赠陆军少将。

25军教导师,改编为第140师。原师长为第25军副军长侯之担兼任,但很快被刘湘以勦共不力为由撤职,但蒋介石将该师拨归薛岳,因而薛岳亲信沈久成任师长。后何应钦趁沈久成调任、安插其姻亲、王文华之弟王文彦继任。此后的师长为宋思一、李棠、毛定松。第140师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也为抗战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此外,黔军还改编为第82师和第85师。第82师师长先后为罗启疆、欧百川、吴剑平、王伯勋;第85师师长先后为谢彬、陈铁、陈弦秋、谷嘉、张际鹏、王连庆、王景渊、谭本良等,两师都参与了抗日战争,在其后的军事活动中或分化或被并吞。

 

在此,还须提及王家烈以后的去向和归宿。193511月,蒋介石让王家烈免试入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抗日战争期间,王家烈曾任第二十军团副军团长(未及两月)、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军政部参事。19465月,王家烈退役回遵义闲居,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19497月,贵州省主席谷正伦委任他以绥靖公署副主任,但王家烈尚未上任,贵阳即告解放。新中国成立后,王家烈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省人委委员,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66811日,王家烈在贵阳病逝。

 

:当我写完了此章后,我以为黔系军阀的历史也该结束了。2003年3月的某一天,我收到上海青年学者、民国战争史研究家胡博先生的电邮,胡先生除客气地赞扬了我的这部书稿、并询问能否在他们的网站中连接外,也中肯地提到了一些不足之处,就如“黔系”一章,黔军的余脉,尤其第二十五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以及最后的分化,还有许多内容是应该作出交代的,而我只写到1935年5月蒋介石改编黔军即结束,显然是有缺陷的。胡先生同时还邮来了大作《抗战时期的黔军作战小史》供我参考。老实说,我感到既高兴又惊讶。高兴的是,研究历史尤其研究民国史的,尚有继承人;惊讶的是,胡先生年纪轻轻,即对民国军事史战争史有如此深入的研究,能写出如此洋洋洒洒、史料翔实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我参考了该文,并补写了几段;该文我亦略作整理,连接于后,读者可从中更全面地了解到黔军的最终结局。在此,感谢胡博先生提供的文章。)

 

《抗战时期的黔军作战小史》

            

 

  下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