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事变后,蒋介石不准张学良抵抗日军的侵略,十余万东北军被迫撤出关外。其后,蒋介石又将东北军调往陕西,联同西北军杨虎城等部“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但张、杨在中共的感召下,出于民族大义,和中共签订了停战协定,主张团结抗日。

张、杨的态度使蒋介石十分恼怒,1936年10月,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督战,并调其嫡系蒋鼎文等部到陕西来监视东北军和西北军。在洛阳过完五十岁生日后,蒋介石于12月4日又飞到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作为“行辕”,逼迫张、杨服从他的“剿共”命令。随蒋介石一起到西安的,还有陈诚、朱绍良、蒋鼎文、卫立煌、蒋百里、邵元冲、钱大钧等南京大员。

被蒋介石逼得没有办法的张学良,先是向蒋介石再三“劝谏”,继而“哭谏”,最后不得已,联合杨虎城实行“兵谏”。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活捉,邵元冲被击毙,钱大钧负枪伤,其他随员陈诚、朱绍良、卫立煌、蒋鼎文等也被拘捕。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内部,何应钦等主张武力讨代张、杨;宋美龄、宋子文等则主张和平解决,以维护蒋介石的地位。12月14日,宋美龄请曾先后当过蒋介石和张学良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乘飞机到西安,将南京的情况告知蒋介石,蒋介石同意派宋子文来西安商谈,并派蒋鼎文飞回南京制止何应钦的讨伐行动。12月17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协助张、杨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2月23日,三方开会商谈,周恩来提出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停战,撤兵至潼关外;改组国民政府,排除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12月24日晚,蒋介石作出六项承诺。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结束了中国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共两党的内战亦基本结束,给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蒋介石虽然背信弃义囚禁了张学良,但西安事变后,他毕竟从反共到联共,从不抗日到抗日,时势把他推到了中国抗日的领袖地位上。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与共产党重新合作和抗日的政策。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国守军宋哲元部顽强抵抗。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至此,蒋介石下定决心“决战”,认为“现已到最后牺牲关头,已无和之可言”,又说:“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8月20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将南北战场划分为五个战区。大敌当前,曾经混战多年的国民党各派军阀在抗日的旗帜之下终于联合起来,共同对敌。8月22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朱德、彭德怀分任正、副总指挥。10月12日,正式承认华中华南的红军改名为新四军,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从此,国共两党共同投入到民族抗战之中。

抗日战争初期,蒋介石及其李宗仁、白崇禧、卫立煌等将领组织、指挥和参与了不少重大的战役:

太原保卫战1937年9月底,日军南下直迫太原。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调集16个师兵力会同八路军进行防御会战。10月中旬,板桓征四郎率5万日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在奋起抵抗,在忻口、娘子关等战线与日军展开血战,至11月9日撤出太原。

南京战役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分三路向南京进犯。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率十余万兵力守卫南京。12月初,双方展开激战,伤亡惨重。12月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令弃城突围。次日,南京失陷。日冠进行了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1938年1月,日军沿津浦线南北对进,企图占领战略枢纽徐州,打通津浦线。蒋介石调集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于徐州外围进行会战。3月下旬,战役打响,双方展开血战。4月3日,中国军队发起反攻。4月6日,日军后撤,中国军队取得战役胜利。是役共歼敌一万余名,取得了抗击日军的重大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武汉会战1938年6月,日军35万人在华中派遣军司令烟俊六指挥下分三路合围武汉。蒋介石集中129个师、110万兵力进行防御。其中第五战区李宗仁部负责长江以北防务,第三战区顾祝同部防守湖口以东的江南地区,第九战区陈诚部防守武汉以东的江南地区。6月上旬,至10月24日,蒋介石下令放弃武汉,次日,武汉失守。

抗战初期,虽然中国军队进行了奋勇的抵抗,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线军事防御的战略方针,使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仅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中国的七大城市——北平、天津、上海、徐州、南京、广州、武汉均沦入日军之手。此外,蒋介石的一些错误指令,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1938年6月5日,开封沦陷,郑州危急。6月9日,蒋介石为阻止日军前进,炸开了郑州以北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使豫皖苏三省三千多平方公里的田园尽成泽国,数十万人被淹死。而这,并未能阻止日军的前进。1938年11月12日,长沙警备司令  悌根据蒋介石的密令,实行焦土抗日,日军未至便纵火焚毁长沙,大火燃烧三日,烧死二万余人。11月20日,蒋介石为了平息民愤,在长沙枪决了 酆 悌、徐昆、文重孚三人。

11月20日,蒋介石在衡阳南岳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第二期抗战,制定了指导方针,提出:“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队,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根据已经变化的战场形势,蒋介石重新调整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辖河南及安徽之一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辖山西及陕西一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辖苏南皖南及闽浙两省;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辖两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辖皖北鄂北及豫南;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辖甘宁青及绥远之一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辖陕西。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辖苏北及山东之一部;冀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辖冀察方面。

此后,蒋介石主要坐镇陪都重庆,指挥了一些较大的战役,如华南战役桂南战役随枣战役中条山战役鄂北战役豫南战役三次长沙会战浙赣战役豫湘桂战役等。此外,1942年3月,蒋介石还派罗卓英任中国远征军总司令,率军入缅甸协助英军抗日,打通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

然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1939年后改变战略方针,把对国民党政府以军事打击为主改为对蒋介石诱降及将主要兵力移向解放区战场,蒋介石在抗战的同时也进行反共活动,掀起了一次次反共高潮,派出大军包围陕甘宁边区,不断与八路军、新四军搞武装磨擦。1940年底蒋介石命令新四军渡江北移。1941年1月6日,新四军九千人北移至皖南茂林地区,遭到受蒋介石密令的顾祝同所属上官云相等八万人的包围袭击,几乎全军遇难。“皖南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反而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将军叶挺交付“军法审判”。

八年抗战中,蒋介石注意保存其嫡系中央军的实力,尤其在战争的中、后期,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交战的,主要是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国民党的桂、川、滇、粤等“杂牌军”,他的几十个美式机械化师,远在滇西、缅北的崇山峻岭之中。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苏联及美英盟军加入大规模对日作战。中国军队也在各个战场展开战略大反攻。日本法西斯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殆尽。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天皇、政府和大本营在东京湾美军旗舰“密苏里号”上,向同盟国代表(中国代表为徐永昌)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日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陆军大将冈村宁茨,在南京向中国政府代表、陆军上将何应钦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