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南北朝的形成
淝水之战,东晋大破前秦军。谢氏家族也成为名门望族,唐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字,正是指谢玄家族。谢安乘前秦崩溃之际,派谢玄等率诸将北伐。公元384年,收复徐、衮、青、司、豫、梁六州。公元385年,刘牢之进入河北邺城。东晋建立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战胜扩地。取胜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和睦,有力量可以对外。北伐之战,谢玄功劳最大,被封为康乐公。
东晋打了胜仗,晋孝武帝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便整天沉溺于酒色。他重用同母兄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也是一个整天昏醉的酒徒,他引用一批奸人作爪牙,合力排斥谢安。谢安是继王导之后东晋又一朝廷柱石,他在平衡各派势力,巩固东晋政权,反击前秦入侵等方面都立有大功。
公元385年,谢安病死。谢安死后,政权全归于司马道子。谢玄也以“征役既久,宜置戌而还”为名,被削减兵权。公元388年,谢玄去世,年仅46岁。
谢玄死后,谢家衰落。倒是有一位孙子叫谢灵运,很有名气。谢灵运出生于公元385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公元403年,谢灵运承继了祖上爵位,成为新一代康乐公,人称“谢康乐”。谢灵运继承爵位后,出任过参军等小官职。他恃才傲物,整天游山玩水,不问政事。刘宋代晋后,谢灵运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兼、临川内史等。后来,他又因触犯朝廷法纪,被贬到广州。谢灵运也无所谓,在广州珠江南岸建造村落,取名康乐村;建造庭园,取名康乐园。如今村名园名仍沿用。附近的客村,据称也是以他的小名而命名。公元433年,谢灵运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处以绞刑。一代山水诗鼻祖、佛学家、旅行家谢灵运49岁时在广州街头被了结生命。
司马道子委任儿子司马显当政。司马道子父子当权,贪污奢侈,政治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人民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加上帝室之间,帝室与大族之间的权力争夺,使得东晋政权到达岌岌可危的程度。
公元396年,晋孝武帝酒后戏言,说爱妃张贵人已年老色衰,要把她废了,另寻新欢。张贵人下了狠心,乘晋孝武帝酒醉,用被子蒙住他的脸,把他活活闷死。贵为皇帝,如此死去,也属少有。晋孝武帝司马曜在位24年,享年35岁。司马道子对孝武帝已怨恨很深,对于孝武帝的死也不予追究,于是立太子司马德宗,就是晋安帝。司马道子进位为太傅。
晋安帝只有15岁,而且是一位痴呆儿,不辨寒暑,朝政完全由司马道子执掌。
孝武帝生前,为了抑制司马道子,特派大将王恭都督青、兖等州诸军事,派殷仲堪都督荆、益、宁州军事。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身边的亲信王国宝、王绪兄弟劝司马道子夺王恭、殷仲堪的兵权,王恭便联络殷仲堪借杀王国宝兄弟为名造反。当时桓温的儿子桓玄弃官归家,住在江陵,殷仲堪将他收罗并重用。桓玄亦劝殷仲堪起兵。
公元398年,王恭、殷仲堪起兵杀向建康,司马道子害怕,杀了王国宝,王恭等也就罢兵。不久,王恭又联络殷仲堪、桓玄起兵。司马元显知道王恭的部将刘牢之与王恭有仇恨,于是买通刘牢之,刘牢之杀王恭,朝廷让他都督青、兖等7州军事。司马道子又以重利拢络桓玄,委任他为江州刺史。公元399年,桓玄攻杀了殷仲堪和杨佺期,占据了荆州和雍州。
公元399年,司马元显为了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征发东南8郡从奴隶中释放出来的佃客当兵,称之为“乐属”,并且侵及一般农民。农民反对这种征发。因反晋失败而逃到海岛上的五斗米道徒孙恩乘民心骚动,从海岛率领徒党百余人登陆,攻破上虞县,又攻破会稽郡,部众骤然增至数万人。其余7郡农民同时起义,攻杀晋官吏,响应孙恩,不到10天,孙恩有众数10万人。东晋朝廷派谢琰,刘牢之率大军到浙江进行镇压,孙恩带着20多万人退入海岛。
公元400年,孙恩率领起义军再次登陆,攻下会稽、上虞、余姚,大破东晋军,击杀了谢琰。刘牢之败走。刘牢之的部将刘裕躲在尸体中间,才保全了性命。起义军乘胜进军,进逼京口,震动了都城建康。司马道子惊骇,不知所措,幸得大将刘裕拼死进击,大破孙恩军。刘牢之等援军赶到建康,孙恩屡次战败,又退入海岛。
公元402年,孙恩又一次登陆。进攻临海郡时,被东晋兵击败,孙恩投海自杀。其余起义军由卢循、徐道复率领,在今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继续坚持。公元403年,起义军浮海南下,攻占番禺(今广州市)。
正当东晋朝廷全力攻击孙恩的时候,桓玄乘机吞并上游诸藩镇,占有东晋三分之二的土地。三吴破败,东晋失去了依靠,成为仅有空名的朝廷。桓玄在江陵聚众,阴谋夺取建康。公元402年,司马元显发兵要进攻桓玄,桓玄军却顺流而下,攻下建康,杀了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刘牢之逃亡身死。公元403年,桓玄废晋安帝为平固王,迁居浔阳,他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楚。孙恩起义后,东南诸郡连连战争,发生了大饥荒,一向腐朽的士族们,这时候披着精制的罗衣,抱着心爱的金玉,关着大门整家整家地饿死。他们连挖草根充饥的本领也没有,当然不会有人起来和桓玄争夺帝位。但是,桓玄也是腐朽至极的人,他不可能维持既得的地位。当时能够消灭桓玄势力的人物就是刘裕。
刘裕,彭城郡彭城县人,生于公元363年,出身破落的低级士族。东晋初,刘家避难,从彭城迁居京口。刘裕小名寄奴,字德舆,幼年贫穷,不得读书,以耕地为业,兼作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他又是个酷爱赌博的赌徒,曾因赌输,被京口大族刁逵缚在马桩上索赌债。这种经历使得刘裕懂得劳动农众的疾苦并具有冒险求利的性格。公元399年,东晋大将刘牢之进击孙恩,刘裕在刘牢之部下当上军官,勇悍善战,屡立大功。刘裕靠镇压孙恩起义军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将领。
公元404年,桓玄刚登上帝位不久,刘裕便联络何无忌、刘毅等将军,在京口纠集力量,率兵1700人攻入建康,桓玄与刘裕大战,战败挟持晋安帝逃回江陵。桓玄被宁州督护冯迁杀死,桓氏一族也被诛灭。
公元405年,晋安帝回到建康复位,刘裕都督中外诸军事,出镇京口。刘裕灭桓氏后,已有篡夺东晋政权的野心,但是还必须自己先取得更高的威望。因此,刘裕为了灭晋而进行北伐,同时也为消灭国内割据势力而进行统一战争。
公元409年,刘裕率领大军进攻南燕,第二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国(山东益都县),杀南燕慕容超,灭亡南燕,收复了青州。孙恩起义军的残部浮海南下后,在南方恢复和积聚了力量。公元410年,卢循、徐道复趁刘裕北伐之机,率领10万人马分兵两路北上。何无忌在豫章(江西南昌)战败被杀,刘毅在桑洛州(江西九江附近)被打得大败。起义军合兵向建康进攻,东晋朝廷乱在一团,大小官吏恐惧万分。这时,刘裕已灭了南燕,从北方匆忙赶回阻挡。卢循等兵败南逃,但刘裕已派兵从海道袭取了番禺。公元411年,卢循率军回番禺,攻城不利,西走交州,战败被杀。徐道复退至始兴(广东韶关西),也兵败被杀。公元412年,刘裕攻破江陵城,杀割据者刘毅。公元413年,刘裕派将军朱龄石收复成都,杀割据者谯纵。公元415年,刘裕派将军王镇恶(王猛孙子)攻克襄阳,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东晋境内在刘裕的势力下全部统一了。公元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檀道济、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许昌、洛阳等重镇。公元417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刘裕出关回建康,赶着夺东晋的帝位。公元418年,夏国赫连勃勃率领大军进攻长安,刘裕留下的将帅互相残杀,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修,然后逃亡。刘裕原来派去代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的将军朱龄石也在潼关战败被擒杀。关中被赫连勃勃夺去。刘裕北伐,胜利是巨大的,关中虽失去,但自潼关东至青州,都成了以后宋朝(刘宋)的疆土。
刘裕回建康以后,本想立即篡位,但他占卜的谶文中说:“昌明(指晋孝武帝)之后,尚有二帝。”迷信的刘裕当然也不敢违反“神”的旨意,但又急不可耐,于是指使中书侍郎王韶之偷偷将晋安帝缢死。晋安帝在位20年,享年37岁。刘裕迎立皇弟琅琊王司马德文,就是晋恭帝。
公元419年,刘裕进封为宋王。这一年,刘裕已63岁,做皇帝之心十分迫切,而且时机也成熟了。在中书令傅亮等人的支持和安排下,晋恭帝被迫禅帝位给宋王刘裕。晋恭帝无可奈何地说:“桓玄时晋已失国,幸亏刘公复国,延续了将近20年,今日禅位,本所甘心。”晋恭帝在位不足2年,东晋朝在他的手上灭亡了。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不久,派郎中令张伟去毒死他。张伟不忍心,自饮毒酒而死。刘裕又派士兵去把晋恭帝杀了。
东晋传11主,共104年。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史称刘宋,以区别以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
回头再说北方。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国家,这就是北魏。公元386年,前代王什翼健的长孙拓跋珪受诸部大人的推戴,即代王位,恢复代国。同年,拓跋珪改国号为魏。拓跋珪任用汉族人张兖为长史,许谦为右司马。拓跋珪即位后,第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务农息民即重视和发展农业生产。拓跋部原来是游牧部落,生产方式的落后和民族的迁徒性严重地妨碍了国家的向前发展。拓跋珪逐渐解散游牧部落,提倡家业,他自己也曾亲自耕作,为老百姓作表率。很快,北魏的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畜牧业渐渐转到次要地位,人民也能分地定居。在政治制度方面,拓跋珪接受封建制,逐步成立正规的政治机构,自刺史、太守、尚书郎以下的官员,一般都用汉族士人。他留心招纳,士大夫来军门求见,不论老少,一概引入谈话,尽量录用。他还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3000人。拓跋珪曾问博士李先:“天下什么东西可以增益人的智慧?”李先说:“没有比得上书籍的。”拓跋珪于是命令各郡县,大量搜集书籍,全部送往都城平城。在军事方面,拓跋珪定出一条有效的办法,就是每次作战胜利后,按战功分赏虏获物,因而拓跋部成为一个坚强的好战集团,几乎有战必胜,使得北魏迅速成为一个封建大国。
拓跋珪即位不久,便开始向四邻发动进攻。公元388年,攻破库英奚部。公元389年,攻破解如部,又攻破高车各部。公元390年,攻破袁纥部。公元391年,攻破南匈奴的别支刘卫辰部,黄河以南各部落都来归附。北魏每一胜利,都俘获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因而国富兵强,准备进取中原。公元395年,在参合陂(今山西大同市西)大破后燕太子慕容宝军,俘获文武将吏数千人,器甲资财无数。公元396年,拓跋珪率军连年作战。公元398年,攻破后燕国都中山(河北定县),大河以北各州郡全归北魏所有。这一年,拓跋珪建都平城(山西大同市)。公元399年,拓跋珪改号称皇帝,就是北魏道武帝。
道武帝是有力地推动鲜卑社会前进的积极人物。他打跨后燕(慕容宝丧失中原,迁都龙城),建立强大的魏国,为结束十六国长期混乱、统一中国北方作了准备,因而他对中国历史是有贡献的。但是道武帝出身于游牧部落的大酋长,性情凶暴,习惯于杀人。而后来他与贵族间的矛盾也使得他惊慌失措,烦闷不安,或几天不吃饭,或通宵不成眠,自言自语,见神见鬼,忌恨多疑,处在半疯狂的状态。
道武帝想立儿子齐王拓跋嗣为太子。魏国的惯例,要立太子,先杀其母,于是道武帝命令拓跋嗣的生母刘贵人自杀。拓跋嗣性情孝顺,得知这消息,痛哭不已。道武帝十分恼怒,拓跋嗣只好逃亡在外。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绍,与道武帝的爱妾万人私通,担心事发。公元409年,拓跋绍将道武帝谋杀。道武帝在位22年,死时不过38岁。
拓跋嗣在外听说父亲被杀,即赶回都城,在将军安同等人的帮助下,杀死拓跋绍,即魏帝位,就是北魏明元帝。明元帝采取拓跋部四部大人与大酋长共同管事的惯例,命崔宏、崔浩父子,长孙嵩、安同等八大臣共听朝政,号称八公。又使燕风、封懿等共议政事。鲜卑贵族和汉族士人都有人参与朝政,魏国紧张局面得以缓和。
当东晋朝结束的时候,北魏仍未能统一北方。当时,北方除了北魏,尚存在着西秦(乞伏炽磐在位)、北凉(沮渠蒙逊在位)、西凉(李歆在位)、夏(赫连勃勃在位)、北燕(冯跋在位)五个国家,而在北魏的北边(今内蒙一带),柔然已成为一个强敌。尽管如此,北魏是当时中国北方的第一大国,它与南方刘裕建立的宋朝基本上已形成了对立的局势。
接
十六国世系表
接下一章 返回目录
东晋年号表
年号 |
庙号 |
名字 |
即位时间 |
即位年龄 |
在位
年数 |
死时
年龄 |
世系 |
备注 |
建武、大兴、永昌 |
中宗 |
司马睿 |
(317) |
42 |
6
|
47
|
司马懿曾孙,琅琊恭司马觐之子 |
十五岁嗣父爵琅琊王,317年三月在健康称晋王,次年即帝位 |
永昌、太宁 |
肃宗 |
司马绍 |
(322) |
24 |
4 |
27 |
元帝长子 |
以皇太子即位 |
太宁、咸和、咸康 |
显宗 |
司马衍 |
(325) |
5 |
18 |
22 |
明帝长子 |
325年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嗣位 |
咸康、建元 |
康皇帝 |
司马岳 |
(342) |
20 |
3 |
22 |
成帝之弟 |
成帝时封吴王,后徙琅琊王,成帝病,诏岳为嗣 |
建元、永和、升平 |
孝宗 |
司马聃 |
(344) |
2 |
18 |
19 |
康帝子 |
帝幼冲,太后临朝,357年亲政,时年十五岁 |
升平、隆和、兴宁 |
哀皇帝 |
司马丕 |
(361) |
21 |
5 |
25 |
成帝长子 |
穆帝死后,被皇太后立为帝 |
兴宁、太和 |
(废帝)海西公 |
司马奕 |
(365) |
24 |
7 |
45 |
成帝子,哀帝弟 |
哀帝死后,被皇太后立为帝,371年十一月,被桓温废为海东王,372年又降为海西县公 |
咸安 |
太宗简文皇帝 |
司马昱 |
(371) |
51 |
2 |
52 |
元帝少子 |
322年受封为琅琊王,后徙封会稽王。桓温帝司马奕,立昱为帝 |
咸安、宁康、太元 |
烈宗 |
司马曜 |
(372) |
11 |
25 |
35 |
简文帝第三子 |
365年封会稽王;372年立为皇太子,同年嗣位 |
太元、隆安、元兴、大亨、义熙 |
安皇帝 |
司马德宗 |
(396) |
15 |
23 |
37 |
孝武帝长子 |
帝痴呆,不辩寒暑,由司马道子摄政 |
元熙 |
恭皇帝 |
司马德文 |
(418) |
34 |
3 |
37 |
孝武帝子,安帝弟 |
安帝死,刘裕称奉遗诏迎立为帝,420年六月,刘裕逼帝让位,废以为零陵王,东晋亡,次年被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