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唐僖宗
公元873年,唐懿宗病死,宦官刘行深、韩文约立唐懿宗少子普王李儇(音宣)为皇帝,就是唐僖宗。唐僖宗即位时才12岁,政事都由宦官和朝官处理,南北司的矛盾和斗争自然更加激烈。唐僖宗当普王时,和小马坊使宦官田令孜最好。唐僖宗即位后,擢升田令孜为神策军中尉。田令孜恃宠横暴,把持大权,而唐僖宗专事游戏,把政事全交给田令孜,还称他为“阿父”。
公元876年,郑愚被晋升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实际的丞相,艰难地支撑着政局。
唐朝到了末期,政治已十分腐败,上一节所写到的唐懿宗是一个极其荒淫奢侈的皇帝。唐懿宗死后,继位的唐僖宗也是个浪荡的小皇帝,他把政事都交给“阿父”田令孜,自己每日在宫内与宠儿狎昵。他赏赐乐工、伎儿的钱,动不动就以万计,以至于府库空竭。史书上说当时的情况是“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挫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这里所谓“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正说明农民起义斗争正在全国各地发展。唐僖宗即位后不久,就爆发了以王仙芝、黄巢为首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874年,濮州人王仙芝率数千人在长垣(今河南长垣县)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檄文,声讨朝廷的罪恶。次年,王仙芝率部将尚君长等攻破濮州、曹州(两州均在今山东省),队伍增至数万人。这时,曹州人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县)起兵,响应王仙芝,数月间队伍也发展到几万人。黄巢和王仙芝都是私盐贩出身。黄巢家中富有,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收养各地亡命的豪杰。黄巢爱读书,也能写诗,早年他写过一首《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表达了他变革现状
、翻身作主的要求。黄巢屡次应进士考试,但都没有考取,他落第后又题了一首菊花诗,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他在诗中
更生动地显示出他要推翻旧王朝的强烈愿望。
王仙芝与黄巢合兵在山东一带作战。当时,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五镇地方,民众纷纷起义,进攻州县,依附王仙芝、黄巢的起义军。唐朝廷令淮南等五镇节度使加紧防守本境,又派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宋威领兵镇压。公元876年,起义军攻克汝、
郢、復、蕲等州,朝廷大为惶恐。唐王朝在军事镇压无效的情况下,派宦官与王仙芝联系,企图用授予官职的办法诱他投降。王仙芝居然叛卖起义军,接受官职。黄巢极力反对,把王仙芝骂了一顿,王仙芝也只好不受官职。但是,王仙芝、黄巢已经破裂,黄巢带领一部分起义军返回山东,起义军分裂为两支。
公元877年,王仙芝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县),又攻破安州、随州,转战于荆南等地,并分兵进攻江西。这期间,王仙芝多次动摇,向唐朝请降,宋威拒绝受降。招讨副使宦官杨复光派人招王仙芝,王仙芝
又再动摇,派尚君长等去接洽条件。宋威派兵在路上捕杀尚君长等(另一说法是尚君长没有去洽降,后来战败被俘牺牲)。
公元878年,王仙芝攻入江陵城,又转到申州(今河南信阳县),唐招讨使曾元裕击败王仙芝,追至黄梅(今湖北黄梅县),大破王仙芝军,杀数万人。王仙芝逃走,被唐军杀死。王仙芝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多次动摇而被杀,结局是可悲的。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尚君长弟)率残部归黄巢,另一部分南下到江南、湖南、浙西一带活动。
王仙芝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统帅,自称冲天大将军,自立国家,年号王霸。黄巢在山东、河南活动了一个时期以后,为了避开唐朝重兵的攻击,带领起义军渡过长江,突入江西,攻下虔州(今赣州)、吉州(今吉安)、饶州(今波阳)、
信州(今上饶)等,抵达浙东,与王仙芝的余部王重隐
、曹师雄等相呼应。唐朝任用高骈为镇海节度使,领兵镇压。黄巢修整了自衢州至建州的七百里山路,进入福建境内。
公元879年,起义军到达岭南。在起义的过程中,黄巢的立场固然比王仙芝坚决得多,但因其阶级与经历,他也不可能和广大贫苦农民完全一条心。黄巢到岭南后,一再向唐朝廷请求妥协,想做天平节度使或广州节度使,但唐朝廷不许,黄巢便攻入广州城。
广州城陷后,黄巢进行大肆屠杀,包括汉人富商以及寄居城中经商的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等。此外,东莞和香山一带民众的钱粮,被黄巢大军搜刮净尽。
王仙芝、黄巢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朝臣中很多人都忧心忡忡,而唐僖宗依然专事游戏,赏赐无度,田令孜专权横行,不可一世。左拾遣侯昌业上疏极谏,请改良政治,唐僖宗大怒,将侯昌业赐死。唐朝统治当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坚决消灭起义军,至于统治改良,他们是不会去想,也不会去做。
黄巢攻下广州以后,发布文告,指责唐朝的罪恶,停留仅一个月,因军中瘟疫流行,死者十之三四,人心思归,于是,黄巢便打着北伐的旗号,宣布北上攻打长安。
当黄巢大军剑指长安,京城告急,庙堂上下,一片惊惶,唐僖宗急召正在外地的礼部侍郎郑愚火速入京,共应时艰。
公元879年秋,黄巢带领起义军取道桂州北上,顺湘江进入湖南。沿途农民大量参加起义军。唐大臣王锋自请督军镇压北上的黄巢起义军,任制南节度使
、南面行劳招讨都统,守江陵。尚让率领一军,进攻江陵,王锋吓得不战而逃,被免职。黄巢、尚让合兵进取襄阳,在荆门作战失败,便转战到江西和浙西。
公元880年,起义军大败唐诸道行营都统高骈的军队,突破唐军的长江防线,从采石渡江,不久渡过淮河,进入颖、宗、徐、衮各州,队伍发展到60万人。黄巢率军向东部洛阳进攻,诸道不敢出兵相救,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起义军入城。黄巢慰向百姓,起义军纪律严明,东都闾里安然。田令孜派左右神策军助齐克让守潼关,起义军一部从小路进到关后,夹攻潼关,唐军大败。田令孜率500神策兵保护唐僖宗和少数皇子妃嫔出金光门往西逃亡,神策军军官宋文通一路护卫左右。最终,唐僖宗一行一直逃到成都。
郑愚在半道听到这消息,只得转道,孤零零逆流而行,直赴成都。唐僖宗授他尚书左仆射,即左丞相。
起义军进入长安,长安百姓夹道欢迎。尚让向围观的人民宣告:“黄王起兵,本来是为拯救百姓,不象李家不爱惜你们,你们照常安居,不要害怕。”起义军赠钱帛给穷人,杀掉一大批人民痛恨的官吏。
黄巢在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黄巢即皇帝位,尚让任太尉兼中书令,黄巢另一位重要的部将孟楷任尚书仆射,其他将领也都当了大齐政权的官,部将朱温也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
朱温原来也是读书人,后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母亲带着他们几兄弟一起佣食于地主刘崇家。某日,朱温与二哥到郊外打猎,遇到富家小姐张惠去寺院还愿。朱温暗暗祈祷,希望将来能娶到美丽的张惠。后来,朱温与其二哥一起参加造反队伍,一路因战功而升迁。在当上同州防御使,部下刚好也找到父母双亡而落难的千金小姐张惠,将其献给朱温。张惠无奈,也只好依附朱温。朱温以隆重的礼节迎娶了张惠。
黄巢继续镇压大贵族、大官僚,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唐朝宗室,几乎全被杀掉。唐将张直方伪装投降,暗地在家里窝藏100多名公卿贵族。起义军查获以后,把他们全部处死。长安城里的富家,不少逃到乡下,逃不出去的,也失去了原有的权势和财产。官僚地主哀叹说:“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却吃齑”“天街踏尽公卿骨”“甲第朱门无一半”。(后两句出自唐末诗人韦庄的《秦妇吟》)
。农民政权的确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把封建秩序完全颠倒过来。
但是,黄巢起义军流动作战,占领了新的地区,就把原有的地区放弃。他们虽然取得长安,却没有控制住广大地区。农民政权建立以后,也没有乘胜追歼唐朝军队,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同时,起义军几十万人全部进入长安(甚至东都也不留兵防守),实际上是全部陷入唐军的包围之中,粮源也完全断绝了。这些都是黄巢所犯的极大错误。
黄巢占领长安后,河中节度使李都向黄巢称臣。河中都虞侯王重荣不肯降,黄巢令朱温率领水军,黄邺率领兵马围攻王重荣,双方展开大战,起义军被打败。朝廷闻讯,立即加封王重荣为检校工部尚书、河中节度使。
唐朝凤翔节度使郑畋把残留在关中的军队纠集起来,又密约邻近藩镇共同抗拒起义军。起义军遭到重重包围,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将士们甚至剥树皮吃。公元881年,黄巢想打开局面,派尚让等率兵5万攻凤翔,结果因骄傲被打得大败。唐军一部分进攻长安,黄巢以为唐大军来了,率众仓皇出城,唐军进入长安,黄巢停在霸上,见唐军人数不多,又回头攻取长安。但是,起义军已失去了同州和华州。黄巢命令部将朱温夺回了同州。华州也由李祥夺回。
公元882年,唐僖宗任宰相王锋为诸道行营都统,王锋统率诸镇兵,分道进攻起义军。朱温守同州,受到唐将王重荣围攻,得不到援助。他知道黄巢将亡,便将舟船全部凿沉,杀死黄巢的监军使严实,以同州投降王重荣。因朱温母亲姓王,朱温拜王重荣为舅父。守华州的李祥也想投降,黄巢杀李祥,但李祥旧部却投降了。朱温降唐,唐朝赐名全忠。朱全忠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他也如李克用,选择武士朱友恭(原名李彦威)等为养子,任为将校,组成的部队称“义儿军”。
书生敬翔和李振先后投靠他,成为他的主要谋士。夫人张惠是一位贤内助,经常压制朱全忠残暴好色的本姓。
当时,起义军尽管有重重困难,但战斗力依然很强,王锋和宦官杨复光便想到招沙陀酋长李克用
。王重荣派人邀请李克用参战,进攻起义军。李克用是李国昌(即朱邪赤心)的儿子,公元856年出生,别号李鵶儿。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他当时只有20来岁,勇猛善战,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公元878年,大同军作乱,杀了防御使段文楚,推李克用为留后,李克用占据云州。公元879年,唐朝派大军打败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李国昌父子逃到鞑靼。李克用除了儿子李存勖,还有养子李存孝等9位义儿,皆一时豪杰。他组建一支沙陀骑兵团,称“鸦儿军”,军士均头上缠狐尾,颈中带狼牙,面目狰狞可怖,每战,则声势逼人!这时,朝廷想起用他们来攻打起义军。便使代北起军使陈景思召李克用为代州刺史,让他率沙陀兵来镇压黄巢起义军。
公元883年,李克用进攻长安,与尚让所率起义军15万人大战,尚让大败。李克用进逼长安,黄巢率残部退走河南。李克用入长安,大肆烧杀掠夺。李国昌被封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不久
,李国昌病逝。之后,李克用统领全军。
黄巢到河南后,派部将孟楷攻蔡州,唐蔡州节度使秦宗权战败投降。黄巢移兵攻陈州(今河南淮阳县),战败,孟楷被杀。黄巢忿怒,与秦宗权合兵猛攻陈州,但攻了近300天不能攻下。这时,朱全忠、李克用的军队追逼而来,起义军腹背受敌。
公元884年,黄巢撤离陈州,转而进攻汴州,李克用攻败黄巢军,杀万余人,黄巢军溃散。尚让率部投降了唐将时溥。李克用追击黄巢,黄巢率余众不满千人,逃往衮州。时溥派部将率尚让追捕黄巢,黄巢逃到泰山下的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境内)。黄巢与其弟黄邺,黄揆以及他们的妻儿都被黄巢的外甥、侍卫军长林言杀死。林言准备拿黄巢的头到时溥处献功,路遇唐兵,也被唐兵杀死。(另一说法是黄巢在狼虎谷不屈自杀,尚让也没有投降时溥,与黄巢同时牺牲。)
黄巢死后,这场大规模的唐末农民起义也就结束了。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历时10年,转战南北,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经过这场大起义,腐朽的唐王朝也就土崩瓦解了。黄巢农民起义军由于采取流寇式的作战策略,没有稳固的根据地,终至失败。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朝廷原有的土地已成为大小割据者的战场。当时,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是最强大的两个割据者,他俩在镇压黄巢起义军的时候结下了极大的仇恨。此外,秦宗权占据中原,自立为帝,以蔡州为国都,以大齐为国号,也拥有很强的实力。他的军队外出时只带盐,以人作为军粮。至于唐朝,只成为名义上还存在着的一个小朝廷。即使在这个小朝廷中,田令孜依然执掌大权,唐僖宗如同傀儡,只有时时哭泣而已。
宋文通始终守护在唐僖宗左右,唐僖宗念其平叛有功,拜其为武定军节度使,赐名“李茂贞”,字“正臣”。
黄巢起义平息后,郑愚出镇南海,病故于任上。郑愚有诗作传世。《全唐诗》收录他的《泛石岐海》:“此日携琴剑,飘然事远游。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渔浦飏来笛,鸿逵翼去舟。鬓愁蒲柳早,夜怯芷荷秋。未卜虞翻宅,休登王粲楼。怆然怀伴侣,徒尔赋离忧。”这是他早年离开香山北上的诗作,可见他青年时代即有忧国忧民、希望舒展抱负的情怀。郑愚是见诸诗史的第一位香山籍诗人。
黄巢起义虽然平息了,但是,各路诸侯的争斗又起。公元88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专有安邑、解县两盐地的利益,田令孜想收回,调王重荣为泰宁节度使,王重荣拒绝调任。田令孜联合邠宁节度使朱玖、
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与王重荣对抗。李克用率兵救王重荣,击败朱玖、李昌符,进逼京师,田令孜带着唐僖宗乘夜出开远门,逃往凤翔。
公元886年,田令孜又逼迫唐僖宗到宝鸡。朱玖、李昌符见田令孜败逃,又依附李克用。李克用要攻击朱全忠,率兵回太原。朱玖、李昌符进攻宝鸡,田令孜又带着唐僖宗逃到汉中。朱玖、李昌符和朝官立唐宗室襄王李熅为皇帝。田令孜自知失势,只好让位给宦官杨复恭,自任为西川监军使,到成都去依靠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杨复恭当了宦官首领,斥逐田令孜党羽。朱玖掌握朝中大权,李昌符、王重荣不满,又投向唐僖宗一边。朱玖被部将王行瑜杀死,朝官200余人拥李熅逃往河中,王重荣杀李熅,又杀朝官将近一半。
公元887年,避难多时的唐僖宗准备启程返回长安。李昌符阻拦,称长安的宫室已在战乱中焚毁,希望唐僖宗留在凤翔。实际上,李昌符担心,唐僖宗返回长安后,可能会对他秋后算账。唐僖宗即任命李茂贞为陇州招讨使,剿灭李昌符。李茂贞不负所望,在宰相杜让的协助下,顺利打败李昌符所部。李昌符则被部下陇州刺史薛知筹所杀,并夷其族。消息传来,唐僖宗很高兴,晋升李茂贞为凤翔、陇右两镇节度使。
王重荣与李克用联手,平定了朱玫、李昌符之乱,推翻了襄王李熅的小朝廷,被封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琅邪君王。王重荣性情暴躁,执法严酷,曾侮辱过部将常行儒,常行儒怀恨在心,公元887年八月十二日深夜,常行儒偷袭王重荣府邸,将其擒杀。
公元888年,
唐僖宗回到长安。当时长安屡经兵火,已是荆棘满城。唐僖宗本人经历了几次被迫逃难,早已身心交瘁,回长安不久,也就病死了。
唐僖宗李儇在位16年,只活了28岁,死后葬于靖陵。
接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