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北宋和辽、西夏、金
第一节
宋太祖
公元960年至公元1127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期。五代时遗留下来的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六个小国,很快先后被消灭。与北宋同时存在的,是在中国的北方先后出现的辽
国、西夏、金国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称帝。由于他原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新建的王朝取名为宋,仍建都于开封(又称东京)。赵匡胤就是北宋第一个皇帝——宋太祖。
宋太祖是涿州(今河北涿县)人,祖辈和父亲都在唐朝、五代当大官。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史书上说,
后唐天成二年即公元927年他出生时,红光冲天,军营中充满异香,香气一夜不散,人们称为“香孩子营”,这显然是加进神话色彩了。宋太祖自知权位来之不够光彩,即位以后,后周的朝臣基本仍留用,范质、王溥仍当宰相。至于其他文臣武将,如赵光义(即赵匡义
,宋太祖之弟,避宋太祖讳改名)、赵普、慕容延钊、高怀德、石守信、王审琦,韩令坤等更加官进爵。慕容延钊等还掌握禁军指挥权。
至于后周小皇帝及其亲属,宋太祖明令有罪不得加刑,要善待等。但是否做到,后人有所怀疑,柴荣第6子柴熙谨在北宋建立后4年就去世;小皇帝柴宗训在公元973年快20岁时突然病死;柴熙让、柴熙诲则“不知所踪”。有些史家认为,柴荣的后人很可能都死于非命。
李克用、李存勖的部将侯益,后唐灭亡后,先后依附过后晋、大辽和后周,周旋于13位帝王,家中七十余口人被杀害,经历了80年的乱世生涯,活到了大宋朝,宋太祖厚待他,允许他一年上一次朝,待遇和宰相相同。
北宋建立后,大部分节度使都降服,但昭义节度使李筠联络北汉起兵反宋。慕容延钊,石守信等领兵出击,在长平大败李筠。接着,宋太祖亲率大军攻下泽州,李筠自焚死。李筠败后,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又起兵反宋,宋太祖与石守信领兵讨伐,攻下杨州,李重进投火自杀。
宋朝政局稳定后,宋太祖对枢密使赵普说:“自唐末以来,帝王换了八个姓,战争不止,不知何故?”赵普说:“此无他,方镇的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现在应该控制他们的钱谷,收他们的精兵,那么天下自然安定。”宋太祖醒悟过来,决定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公元961年,宋太祖罢免了慕容延钊、韩令坤等人统领禁军的兵权,出为节度使,以后不再设殿前都点检一职。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等素与宋太祖亲厚,又有拥立之功,宋太祖不便下令罢免。一天,宋太祖请石守信等人饮酒,乘醉说:“不是靠你们的力量,我不会有今天。但作天子也太艰难,还不如作节度使快乐,我整夜都睡不安稳!”石守信等说:“陛下怎么说这个话?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宋太祖说:“你们没有异心,一旦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想不干,能行么?”听到这说话,石守信等吓得涕泣磕头,请宋太祖指示可生之路。宋太祖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图富贵,不过想多积金银,好好娱乐一番,使子孙不至贫乏罢了。你们何不释去兵权,出守大藩,选买些好田宅,为子孙立永远的基业。再多买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我将和你们结为婚姻,这样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都十分感谢,第二天便称病辞职。于是,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释去兵权,出为节度使。这件事,历史上称为“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集中精兵禁军的全权,开始调兵遣将完成统一国家的事业。宋太祖制订了一个“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首先集中兵力去统一经济富庶的江南,再收复北方失地。公元962年,割据湖南的武平节度使周行逢死,儿子周保权继位。大将张文表起兵反周保权,割据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周保权遣使向宋求援,正好给了宋太祖出兵的借口。同年,荆南主高保勖死
,侄儿高继冲继位。宋太祖决定赶此机,一举消灭荆南和湖南。
公元963年,宋太祖派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兵向荆南进发。大军一到,高继冲投降。荆南国由高季兴建立,以后当国王的依次是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荆南共历5主,40年。宋军灭荆南,继续向湖南进发。周保权杀张文表,宋军击败周保权军。周保权藏在寺院中被宋兵擒获,湖南
亦平定。
公元964年,后蜀联络北汉,准备攻宋,密信被宋太祖获取,宋太祖大笑说:“我西讨有理了
。”后蜀由孟知祥建国,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不到1年就死去,第3子孟昶继位。孟昶即位后,抑制权臣,加强集权,很快取得后晋的秦、阶、成三州归附,又攻取凤州,尽有前蜀故地。之后,孟昶渐渐荒淫腐化,国势衰败,秦、阶、成、凤四州被后周先后攻取。宋太祖以忠武节度使王全斌为大将,加上刘光义,王仁赡,崔彦进、曹彬等,率领步骑兵6万分道伐后蜀。孟昶以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仓促抵抗。王昭远是个纸上谈兵的傲慢之徒,他吹嘘说:“我此行何止克敌,夺取中原也就易如反掌!”结果,宋军入蜀,后蜀军大败,宋军连连取得后蜀州郡。到公元965年,王全斌攻下利州,又攻下剑州,俘获王昭远。刘光义、曹彬攻下夔州,又连降万、施、开、忠、遂等州。孟昶在魏城投降,
为孟昶写降表的是大臣李昊,他当初为前蜀皇帝写过降表,如今又为后蜀孟昶写降表,当时蜀人在他门上写了句“世修降表李家”,以此来讽刺他。宋军会师于成都,后蜀亡国。后蜀共历2主,33年。
孟昶降宋,
从成都被押送到汴京途中,成都数万百姓冒着生命危险为他送行。男女老幼沿江护送,人群绵延达数百公里,哭声震天,其中哭得痛绝者竟达数百人!孟昶无疑是一位腐化享乐的君王,但他天性宽厚善良,勤政爱民,他在宫殿外设置“匦函”专门接受百姓上书。国家安定,使得大量流民到后蜀安土定居,无怪百姓会痛哭挽留他。
孟昶被送至开封后,宋太祖曾见到孟昶一个用宝玉装饰的尿壶,命人撞碎它,说:“用七宝装饰这东西,该用什么来盛食物!所作所为是这样,不亡国更待何时!”宋太祖虽封孟昶为秦国公
,但7天之后,又将他就毒死。孟昶死时,其母李氏不肯哭,她以酒酹地说:“你不为国而死,贪生以至今日。我所以忍辱偷生,是因为你还在。现在你已死去,我还活着做什么?”她绝食几天也死去。
孟昶的死讯传到四川,川中百姓的悲痛更甚于送别那天,“万民拥道,哭声动地”。
宋太祖闻讯,很是伤悼。孟昶有一贵妃费氏,才貌双全,号作“花蕊夫人”(前蜀后主王衍也有一位“花蕊夫人”),
得宋太祖喜欢,被纳为妃子
。费氏每天不得不强颜欢笑,迎合宋太祖,不久,也死于非命。一种说法是,日久失宠,忧郁而死。另一种说法,赵光义觊觎费氏而不得,故意借打猎时失手用箭将她射死。
王全斌灭后蜀后,纵兵殃民,残杀无辜,激起蜀中军民反抗,数月才平息下来,王全斌受到降职处分。
在后蜀之南,即现在的云南省,还有一个国家,就是大理。那个地方,在唐朝的时候,是南诏国的所在,南诏国曾经常侵扰唐朝,给唐朝统治者带来很多麻烦。唐末南诏国分裂为几个小国。五代后晋时期,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控制了云南,建立了新政权,国号“大理”。后蜀灭亡后,大理国与宋朝接壤。为求自保,大理国向新政权示好,请求作为宋朝的附属国。不料,宋朝君臣鉴于唐朝时的教训,始终不予以答应,没有攻灭大理,两国之间只保持着贸易往来。大理产良马,宋朝每年都向大理购买不少马匹。
公元970年,宋太祖以开国侯潘美为大将,领兵50万灭南汉。早在公元964年,宋将丁裕德、潘美攻下南汉的郴州。从俘虏的南汉内侍得知,南汉国内宦官当权,极度黑暗混乱。宋太祖曾惊哗道:“我应当救此一方人民呵!”因当时正集中兵力灭后蜀,没有立即发兵。南汉国由刘龑建立,
公元942年,刘龑死,刘玢继位。刘玢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动辄杀人,朝臣战战兢兢,百姓也难以生活,治下的祯州(今广东龙川)就爆发了张遇贤领导的农民起义,还建立一个永乐政权。刘玢派刘弘昌带兵镇压。起义军越过梅岭,北上袭击南唐,被南唐镇压,张遇贤被处死。趁国内动乱,刘玢弟刘弘熙准备谋反,请刘玢到府上观看拳击,席间推杯换盏,灌醉刘玢之后,命武士将他撕扯而死。刘玢无帝号,称南汉殇帝。
公元943年,刘弘熙继位,是为南汉中宗,改名刘晟。刘晟残暴成性,将刘玢还剩下的15个兄弟全部杀死。
皇室成员全部杀死,士大夫又不支持,刘晟让宦官甚至宫女来担任官职,例如闽国宦官林延遇,授封内常侍,参与政事;宫女卢琼仙、黄琼芝,封女侍中,朝服冠带,参决朝政。卢琼仙与女巫樊胡子勾结,常蛊惑十分迷信的刘晟。刘晟也宠信伶人,如尚玉楼,也手握权势,经常干预朝政。某次,刘晟尧要尚玉楼陪他玩,在尚玉楼的头顶放一西瓜,刘晟蒙上眼睛,手握宝剑,说可将西瓜劈成两半而又不会伤及脑袋,结果,他将尚玉楼的脑袋削掉了。说刘晟还有些作为,就是他趁北边的楚国内乱时,派大将吴怀恩领兵攻占楚国的贺州等十多个州。吴怀恩被部下所杀,大将潘崇彻接替,领兵又攻下楚国的郴州,扩大了南汉的领土。
公元958年,
刘晟病死,长子刘继兴继位,改名刘鋹。刘鋹同样是毫无人性、极端残暴、极端荒淫腐化的家伙。由于国内无战事,刘鋹宫中养有宦官两万人之多,南汉旧将多数被杀或被清除,
大将潘崇彻也受到刘鋹的猜忌,心灰意冷。以致南汉朝廷内外,人主不知存亡,兵士不识旗帜。潘美一举攻下贺、昭、桂、连四州。昭州守将潘崇彻率军投降,到了汴京,宋太祖知道潘崇彻并非不忠其主,只是顺应天时,于是授其为汝州别驾。面对如此形势,南汉主刘鋹还说:“这些州本来是湖南地,宋兵得此就满足,不会再南来。”但是,潘美进取韶州,继续南下。公元971年春,潘美攻占英州、雄州,直逼广州,刘鋹在广州焚烧府库宫殿,出城投降,南汉亡国。南汉共历4主,55年。2003至2004年,南汉国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汉高祖刘龑的康陵在广州近郊小谷围岛被发掘,出土大量珍贵的文物,后建成“南汉二陵博物馆”,供民众参观。
自隋唐以来,南方各郡及各国进贡的金银财宝,均由广州经沿海运到洛阳京城,年年都没有中断。南汉政权盘踞岭南 55年,中原与岭南阻隔,刘鋹掌控了南方的外贸大权,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赚取了丰厚的收入,为皇室的无度挥霍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公元958年,刘鋹感激南海神的庇佑,将南海神晋升为“帝”,封为“昭明帝”。将广州的南海神庙改为“聪正宫”。宋太祖也深知海外贸易对岭南稳定繁荣以及国库收入的重要性,灭了南汉后,便在广州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广南路市舶司,由驻广州最高长官潘美兼任市舶使(相当于现在的海关长)。
北宋初年,宋朝与南洋诸国的交往及贸易不断,如印尼的三佛齐王国,从宋朝开国的建隆元年(960年)到淳熙五年(1178年),就曾先后20余次遣使到中国,除了联络感情,还带来了象牙、乳香、蔷薇水、万岁枣等海外的奇珍异宝,还把“火油”(即石油)引进中国。
刘鋹降宋,被送至开封,宋太祖待他也不错,封他为恩赦侯。刘鋹当国王时,经常置毒酒害死臣下。有一天,他随宋太祖到讲武池赴宴。其他官员未来,宋太祖先赐他一杯酒,刘鋹以为是毒酒,哭着说:“我承祖父基业,违拒朝廷,劳王师讨伐,罪固当杀。陛下已待臣以不死,我愿做大梁一个平民百姓,看看太平盛世,所以不敢饮这杯酒。”宋太祖笑着说:“我推赤心于人腹中,哪会有这种事。”于是自己喝了刘鋹那杯酒,再赐他另一杯酒,刘鋹惭愧致谢。刘鋹到公元980年才去世,史家习惯称他为南汉后主。
南唐是江南大国,由唐烈祖李昇(即徐知浩)建立。公元943年,唐烈祖病死,长子李璟要将皇位让给三弟寿王李景遂,被大臣阻止。李璟继位,就是唐元宗。唐元宗攻灭闽国、楚国、国势渐强。唐元宗好读书,多才艺,擅填词,冯延巳、江文蔚,潘佑等文士都在他朝中当大官。宰相孙晟,户部尚书常梦锡等十分讨厌这班文士,孙晟说冯延巳是金杯玉碗,却装着狗屎。但唐元宗却十分信任冯延巳,政事都委于他。冯延巳尽力向唐元宗献媚,他曾说:“当初烈祖在安陆才丧失了几千兵,就不吃不喝,长吁短叹了多天,这是耕田佬的识量罢了,怎能成大事?哪里比得上当今皇上,他派出数万军队在外,还击球宴乐象平日一样,这才是真英主呵!”唐元宗受到这群文士的包围,日夕饮酒作诗词,变得昏庸腐败。后周世宗伐南唐,南唐丧失了淮南江北14州,国势从此不振。
唐元宗有六位儿子,但老二到老五都早死,剩下长子李弘冀和六子李从嘉。公元958年,唐元宗立李弘冀为太子。六子李从嘉,字重光,据说他有一只眼睛是双瞳,所以取字“重光”。李弘冀猜忌弟弟李从嘉会争夺皇位,但李从嘉对皇位并不渴求,而是寄情山水诗词,无心政治,甚至给自己取号“终隐”来表明心志,李弘冀纵然再猜忌,也无心杀他。李弘冀又担心父亲会重新让叔父李景遂取代自己的储位,竟买通都押衙袁从范,毒死了叔父。其后,李弘冀承受不住精神压力,不久也暴毙。
公元961年,唐元宗
李璟忧病死去,25岁的儿子李从嘉并不很情愿地继承皇位,登基后改名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李后主并不关心政治,更喜爱文学,精通词曲音律,尤其信奉佛教,为此花费了大量钱财。
皇帝如此,大臣们也不忘享乐,韩熙载,字叔言,南唐重要官员,历事李昇、李璟、李煜三朝,以其政治才华和文学艺术成就著称,但李煜对他并不信任,韩熙载为了避免无端的猜测和构陷,开始在生活上放纵自己,沉湎于声色之中,经常举办盛大的夜宴。如此,又引起李煜的好奇,他派宫廷画家顾闳之和周文矩潜入韩熙载的府邸,观察并记下夜宴的场面,其后,以工笔重彩形式绘制成惊世之作《韩熙载夜宴图》。此画保存至今,准确记录下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细节,包括建筑、家具、服饰、乐舞、礼仪等,考古价值和艺术价值甚高。李后主向宋朝屈服,以求自保,每年向宋朝贡献大批金银锦帛珍玩,想以此来维持他在江南的统治。但是,宋太祖不会容忍这个江南小国长久存在。
宋太祖灭南汉后,便在荆湖造大舰龙船数千艘。当时江南人也想归附宋朝,有个江南池州人樊若水,假装在采石江面钓鱼,乘小船,载丝绳,往来于南北岸几十次,测得了江面的宽度,上书宋庭,请造浮桥渡江,宋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公元974年,宋太祖以曹彬、潘美为大将,率兵十万伐江南。曹彬自荆南领战舰东下,潘美在采石架浮桥渡江,浮桥三日而成,和樊若水所测量的不差尺寸,步兵渡江,如履平地。宋军进至秦淮,江南水陆兵10万列阵于金陵城下。宋军涉水强渡,江南兵大败。李后主整日在后宫与僧徒道士谈经,不问政事。一天,他外出巡城,见宋军满野,大为惊慌。李后主派学士徐铉到开封见宋太祖。徐铉说:“李煜无罪,陛下兵出无名。李煜以小事大,以子事父,未有过失,为何要讨伐呢?”宋太祖说:“你说父子两家可以吗?”
徐铉不能答,只好回去。一个月后,唐后主又派徐铉见宋太祖,请求宋朝缓兵,论辩不已。宋太祖大怒,对徐铉说:“不要多讲江南有什么罪。只是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徐铉惶恐逃回。李后主急调驻守上江的朱令贇入援金陵,江南兵在皖口与宋军交战,朱令贇兵败投火死。曹彬准备攻金陵,但忽然称病不视事,诸将都来问候。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所能治好的,只须诸位诚心起誓,破城之日,不乱杀一人,我的病就自然好了。”诸将许诺,焚香为誓。宋军攻入金陵,秩序井然。曹彬这样约束将士,是因为出征前宋太祖已下有命令,保护金陵城和江南财富。李后主奉表降宋,曹彬以礼相待,将他和宰相汤悦等45人送
往开封。
李后主宽宏仁厚,爱护百姓,轻徭薄赋,重视科举,在离开金陵,被押送去汴京那天,百姓纷纷走上大街,驻足挽留,或跪在道路上为他痛哭求情,祈求他在异国他乡好生保重。
南唐灭亡。南唐共传3主,39年。
李后主的皇后为南唐大臣周宗长女,叫娥皇,精通音律,擅长歌舞,19岁时入宫嫁李煜,称大周后,生了两个儿子。公元964年,娥皇生病,年轻14岁的妹妹周嘉敏来探病,
周嘉敏娇俏可人,烂漫天真,被李后主看中,暗中纳为姬妾。李煜每日与小姨子偷情,唱歌饮酒,并写下不少艳词,如这阙《菩萨蛮》,词曰:“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华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写尽两人夜间偷情的场景与心情。大周后发现后,非常愤恨,面壁而卧,至死不回头看小周后一眼。
公元968年,娥皇病死,李后主娶周嘉敏,称小周后,李后主对她宠爱有加。南唐灭亡后,小周随李煜被俘到开封,过着被囚禁的生活。不久,宋太祖下诏赦罪,但封他为“违命侯”,又封他为“千牛卫将军”(皇帝的侍卫官),显然带有羞辱的成分,但宋太祖毕竟赐他礼贤院居住,日常供给丰厚。
宋太祖欣赏李煜的才情,随口可以吟出李煜的作品,常常与李煜切磋诗词。宋太祖对小周后也彬彬有礼,没有加以冒犯,更没有占为己有。
吴越和南唐一样,竭力向宋朝表示恭顺以求自保。吴越由钱镠建立,国都在杭州。钱镠当国王以后,经常回故乡,但他的父亲钱宽总是逃避不见。钱镠问其缘故,父亲说:“你现在当国王,三面受敌(北、西有吴,南有闽),与人争利,怕祸及我家,所以不愿见你面。”
钱镠涕泣受教。之后,钱镠小心谨慎,力求自保。他很少安睡,用小园木作枕,熟睡中头一动便落枕觉醒,他称为“警枕”。又在寝室中置粉盘,想起事情即写在粉盘上。令侍女通夜等候,外面有人报告,立即唤醒他。钱镠在修筑钱塘江石堤和其他的水利,建设杭州城等方面都很有功绩。当然,他也大兴土木修筑宫殿供自己享乐。统治期间,赋税繁苛,百姓受苦很深。钱镠死后,以后当国王的依次是钱元瓘
(钱镠第七子)、钱佐
(钱元瓘第六子)、
钱倧(钱佐异母弟)、钱俶(钱倧弟)。后晋开元中,即公元947年,权臣胡进思废国王钱倧,改立钱俶为国王。宋伐南唐,令吴越出兵助攻,吴越不敢不从。李煜写信给钱俶说:“今天没有我,明天岂能还有你?早晚你也是汴梁一布衣罢了。”钱俶连忙将信交给宋朝,还帮宋朝打下南唐的常州。南唐亡后,公元976年,宋太祖要钱俶到开封朝见,钱俶带着妻儿入朝,宋太祖大加款待,两月后放他回国。临行前,宋太祖送一个黄包袱给钱俶,里面全是宋朝群臣请求扣留钱俶的奏折。钱俶既感激又恐惧,回国后对宋朝更加惟命是从。吴越实际上已完全屈服在宋朝的统治之下,只保留一个国王的空名。当时除吴越外,泉、漳一州由南唐遗将陈洪进割据。
公元978年,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为避免战乱,主动献土并入宋朝。吴越国立国72年。
宋太祖基本上消灭了南方的割据小国,开始收复北方的失地。公元976年夏,宋太祖令大将党进、潘美等分道攻太原,辽国派大将耶律沙领兵援助北汉。这时,宋太祖得病死去,宋军回师。
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曾对宋太祖和赵普立下遗嘱,要宋太祖死后传位给赵光义,赵光义传给赵光美(光义弟),赵光美传给赵德昭(宋太祖子)。宋太祖一向对弟弟赵光义很好,封他晋王,位在宰相之上,是宋太祖以下权位最高的人物。一次赵光义有病,宋太祖亲自为他灼艾。赵光义觉得痛,宋太祖亦取艾自灼,以分其痛。宋太祖病重,妃子宋氏想立皇子赵德芳,宋太祖不同意,一个雪夜,宋太祖召赵光义嘱托后事,将宦官妃妾全屏之门外。左右人听不到说什么,只是遥见烛影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好象有推辞的样子。一会,宋太祖拿起柱斧戳地说:“好好当吧!”当夜,宋太祖便死去。
宋太祖的死,古史有诸多猜度,多数认为是赵光义毒杀了兄长,自己要当皇帝。
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兄弟俩因争夺花蕊夫人而相残。宋太祖即位后,将花蕊夫人据为己有,封为贵妃。一次宴席,宋太祖曾试她的才华,命她即席作诗。她即吟诗曰:“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颇有骨气,令宋太祖敬佩。但花蕊夫人深怀旧主,她偷偷画了孟昶的画像挂在寝宫中,时对画像流泪诉说,后被宋太祖发现追问,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说:“所挂者张仙,送子之神,蜀人皆知。”宋太祖才没有再追问。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幅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有些野史说,花蕊夫人为了报仇,故意顺从宋太祖,又暗中依附对自己垂涎欲滴的赵光义,才酿成赵光义杀兄夺权。后来赵光义怕事情败露,又射杀了花蕊夫人。总之,孰是孰非,“斧声烛影”已成了一段千古疑案。
宋太祖仁孝豁达,生活朴素。他特别喜欢看书,虽在军中,手不释卷。听说别人有什么好书,不惜重金购买。他在位期间,完全统一了南方,功绩是很大的。宋太祖的主要谋臣是赵普。赵普当宰相后,以天下为己任。宋太祖经常找他议事,赵普每退朝,不敢脱衣冠。赵普也有魏征的风格,敢于直谏。一次,赵普推荐某人当某官,宋太祖不许,明日复奏,亦不许,明日又奏,宋太祖大怒,裂碎奏牍掷地。赵普颜色不变,跪着拾起回家。他日补缀旧牍,复奏如初,宋太祖才醒悟,终于起用那人。又有一次,一个大臣应当升官,宋太祖素来憎恶那人,不同意。赵普坚决请求,宋太祖生气说:“我一定不同意升迁,你又怎么样呢?”
赵普说:“刑赏是天下的刑赏,陛下怎么能以自己的喜怒专权呢。”宋太祖十分愤怒,走开,赵普亦跟随去。宋太祖入宫,赵普立于宫门,久久不离开,最终得到答应。后来宋太祖听信谗言,猜忌赵普,赵普自动罢相,出为节度使。除赵普外,参知政事(副宰相)薛居正、吕余庆等也是宋太祖的重要辅佐。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7年,享年50岁,死后葬于永昌陵(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接第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