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宋太宗和宋真宗
公元976年,宋太祖病死,其弟晋王赵光义即位,就是宋太宗,改名赵炅。宋太宗弟赵廷美(即赵光美,避太祖讳改名)授为开封尹,进封齐王;太祖长子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次子赵德芳(戏剧中的八贤王)为兴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沈伦、卢多逊、曹彬、潘美、李昉、宋琪、张齐贤、吕蒙正、吕端等相继为朝中大臣。
宋太宗可不像他哥哥宋太祖,能够善待李煜。他可以肆无忌惮地霸占李煜的舞娘、李煜的妃子以及李煜的小周后。小周经常被宋太宗召入宫中服侍,一去就多天,史书说小周后“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李煜善于写词,
内容固然浮艳,但表现手法很高超,唯有以词表达出当时他那种悲哀无奈的心境。如他的《虞美人》,就写得很感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见李煜终日眷恋着过去的帝王日子,干脆将他毒死了。
李煜死后,江南人闻之,皆伏地痛哭,为之斋戒。
在李煜被宋太宗毒死后,小周也悲伤地死去。传说,李后主有宫女窅娘,用帛缠成小足跳舞,很受李后主喜欢,相传妇女缠足自此起。又传,李煜有宫人,也称花蕊夫人(人称“小花蕊”),雅好赋诗,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
宋太宗即位以后,继承太祖对割据政权各个击破的策略。当时,南方仍有钱俶割据的吴越国,还有陈洪进割据的泉州、漳州。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来朝见,宋太宗留钱俶在东京,钱俶求还不许,投降宋朝,吴越更加孤立。钱俶的大臣崔仁冀说:“朝廷的意思可知,大王不速纳土,大祸将至。”
钱俶不得不把吴越13州一共八十六86县地献给宋朝,削去吴越国号。至此,宋朝完全统一了南方各地,即把主要的兵力转向北方的北汉和辽朝。
公元979年,宋太宗集中兵力,领兵亲征。派潘美等四将分四路攻太原。三月,辽援兵来救,宋兵在白马岭大败辽兵,辽将耶律敌烈败死。四月,宋太宗自镇州进兵,破隆州,至太原城下。宋兵各路围攻太原。五月,北汉主刘继元出城投降。北汉由刘旻建国,以后当国王的依次有刘钧、刘继恩、刘继元。北汉传4主,共29年,至此,五代时的十国全部消亡了。北汉将军杨继业,勇猛善战,被刘钧收为义子,改姓刘。宋太宗灭北汉后,收降刘继业,使其恢复原姓,以业字为名。杨业就是赫赫有名的杨家将中的杨令公,其子杨延昭,其孙杨文广都是北宋名将,他们的事迹在当时即被人传述,后经评话、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丰富的“杨家将”传说。
宋灭北汉后,宋的敌国就剩下东北方强大的辽国。辽人本为鲜卑别种,聚成部落,号为契丹。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又名耶律亿)吞并诸部,将军国重事委以同族人耶律曷鲁。又重用汉人韩延徽。韩延徽初属幽州藩镇刘守光,受命赴契丹,被耶律阿保机留为谋士。他建议阿保机发展农业,以稳定其对所属汉人的统治。契丹因此不断强盛。
耶律阿保机的势力之所以能不断壮大,离不开他的两个盟友部落,即乙室部和拔里氏。耶律阿保机与两部首领折箭起誓,立国后,由耶律氏称帝,而皇后只能从乙室部和拔里氏中挑选。耶律阿保机非常仰慕中原文化,欣赏汉初良相萧何,故将两部落人赐姓为“萧”。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公元926年病死,被追尊为辽太祖。辽太祖死后,儿子耶律德光继位,就是辽太宗,以韩延徽为政理,统治期间曾奖励耕织
。公元936年,借后唐叛将石敬瑭求援机会,立石敬瑭为晋帝,取得燕云十六州。公元946年,辽太宗领兵南下灭后晋,次年改国号契丹为辽。不久因中原军民纷纷反抗,被迫北返,病死于杀狐岭。侄
子耶律兀欲继位,就是辽世宗,改名耶律阮。在位5年被弑,太宗子耶律兀律继位,就是辽穆宗,改名耶律璟。辽穆宗爱好打猎饮酒,不恤国事。每次酣饮达旦,白天则常睡觉,国人称他为“睡王”。公元969年,辽穆宗被近侍谋杀,在位18年。
辽世宗子耶律贤继位,就是辽景宗,以萧守兴为尚书令,纳其女萧燕燕为皇后。萧燕燕色技过人,兼通韬略,而景宗素有风疾,所以国事都托付给萧燕燕裁决,国中只知有萧后,不知有景宗。
公元979年五月,宋太宗灭北汉后,即从太原仓速出兵乘胜北伐辽
国,企图收复燕云州县,宋兵到易州、涿州,辽朝的汉人守将开城投降。宋太宗率兵围攻辽南京(今北京),辽将耶律学古死守。宋兵因伐太原疲敝,南京久攻不下。辽以全力来援,与宋兵大战于高粱河(今北京外城一带)。辽将耶律沙将败走,但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左右夹击,耶律学古也开城接应,宋军大败溃散,辽师耶律休哥也受伤不能骑马,轻车追到涿州,宋太宗骑驴车仓皇逃走。宋军兵仗,辎重都被辽夺去。这就是著名的宋辽高粱河之战。
次年即公元980年,辽朝发兵10万来攻雁门。当时的代州刺史是杨业,威名远近,号称“杨无敌”。杨业出轻兵袭击,杀其将驸马侍中萧咄李,辽兵大败退走。十月,辽景宗、耶律休哥又自瓦桥关进攻,大败宋兵,追到莫州回师。十一月,宋太宗亲自领兵北征,结果无功而还。
宋对辽作战失败后,朝臣多主张再出兵攻辽,左拾遗张齐贤上书反对,说应该“先本而后末,安内以攘外”,主张先加强内部的统治,但宋太宗仍然志在收复燕云。
公元983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14年后病死,儿子耶律隆绪继位,就是辽圣宗。辽圣宗即位时才12岁,由母亲萧太后摄政,恢复国号辽为契丹。耶律斜轸、韩德让等参决国政。
公元986年,宋太宗经过几年的军事准备,又趁契丹小皇帝登基,政局未稳,再度发大兵分三路北征。曹彬、米信出雄州,田重进出飞狐,潘美、杨业出雁门。三路大军攻州夺县,乘胜前进。辽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抵挡曹彬,耶律斜轸领兵抵挡潘美,而萧太后、辽圣宗率领大兵出援。当时曹彬入涿州十余日,由于粮尽,退守雄州,后来遭到耶律休哥轻兵袭击,在岐沟关(在今河北涿县西北)遭到惨败。宋太宗见主力败溃,急令曹彬等回东京,田重进驻定州,潘美回代州。耶律斜轸出重兵袭击,宋兵节节败退。潘美、杨业军退到朔州时,辽兵功陷寰州。杨业认为敌锋强盛,不可与战。
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不听,迫令杨业出兵。杨业知道必败,请潘美派伏兵在陈家谷口(在今山西朔县南)救援,杨业与辽兵战,大败,退到陈家谷口,却不见宋援兵,于是只得率部下百余人,并力死战,后坠马被辽将萧挞凛俘获。杨业拒不降辽,绝食3日而死。
杨业殉国的消息传到朝廷,宋太宗痛惜不已,追赠他为太尉。赐杨氏一族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导致杨业殉国的两位责任人,潘美被官降三级(因潘美此役所为,
在后来的“杨家将”故事中,他被刻画成大奸臣潘仁美),监军王侁则被流放金州。
不久,辽军又兵分两路,倾巢而出南侵,一路由萧太后和辽圣宗统领,耶律休哥为先锋,攻击满城、瀛洲、望都等地。另一路由辽国北院大王蒲奴宁居统领,驻扎河北涿鹿,负责牵制河东方向的宋军。宋太宗以李继隆、刘廷让、杨重进、田重进、李敬源等领兵分头抗击。公元986年十二月,双方在瀛洲北面的君子馆遭遇,展开厮杀。刘廷让负责诱敌深入,李继隆负责增援外合,结果,李继隆畏敌不敢前往,宋军大败,数万人战死,刘廷让侥幸逃脱。杨重进、李敬源战死。战后,刘廷让要求处死李继隆,宋太宗将他逮捕,因李继隆的妹妹是皇后,宋太宗又将他无罪释放。刘廷让不满,直接离职离开瀛洲回京,这又激怒宋太宗,派人将他处死。
至此,宋太宗精心筹划的雍熙北伐,以岐沟关和君子馆两战宋军的失败告终。
杨业战死,辽兵进攻山西代州,左简议大夫张齐贤请求前往,授给事中,知代州,张齐贤是一位文人,还属布衣之时,他就向宋太祖献上十策,宋太祖认为只有四条可用,张齐贤坚持说十条皆有用。宋太祖既赏识他的献策,又觉得他太狂傲,没有授他官职,但是推荐给赵光义,说将来可为宰相。宋太宗即位后任用张齐贤,是役,张齐贤果然表现出他的卓越才能,以弱胜强,打了胜仗。
宋太宗再次北伐失败,宋兵损失惨重,朝中大臣如赵普、李昉、赵孚等人都主张对辽屈已求和,但也有些
主战派,如张洎、王禹偁等。宋太宗认为“恢复旧疆,此朕之志”,但是他已有心而无力。辽大败宋兵后,耶律休哥连年指挥攻宋,到公元989年,耶律休哥被号称“黑面大王”的宋将尹继伦击败于徐河(今河北徐水县城北),负伤而还,才停止进攻。
当宋辽交战之际,占据西北的党项部落成了宋辽争取拉拢的目标,这党项部落的首领叫李继捧,祖先原为拓跋氏,唐朝时赐姓李。公元982年,李继捧因内部不和,献银、夏、绥、宥
四州于宋(地方在今陕甘一带),率领入朝,留居京师。宋太宗待他很好,赏赐很多。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留居银州(治今陕西米脂东北),反叛宋朝,宋太宗不断遣将征讨。公元986年,李继迁投降辽国(当时称契丹),辽封他为定难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不断侵扰宋朝,赵普请命李继捧镇守夏州,赐姓名赵保忠。宋太宗召见赵保忠时说:“如果李继迁归顺,当授以官。”公元990年,赵保忠与李继迁战于安庆泽、李继迁中流矢败退。不久,李继迁用作降计在夏州大败赵保忠。这年冬十二月,辽封李继迁为夏王。公元991年,李继迁占领银、绥二州,表面和宋朝和好,宋朝被迫授他银州观察使封号,赐姓名赵保吉。之后,赵保吉多次攻掠宋州县,宋军与之作战,互有胜负。后赵保忠也投降了辽国,辽封他西平王。
宋太宗和宋太祖一样,在统一国家,收复失地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太祖和太宗吸取唐末五代以来军阀长期割据的教训,大力消弱各地方镇的兵力,而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由皇帝亲自指挥的禁军。禁军外出作战,由皇帝派遣将帅,并由皇帝亲自制定作战方略,甚至授以阵图。诸将领兵作战,需按照皇帝的部署行动,不得擅改。宋太宗伐北汉、辽朝,都是领兵亲征,临阵指挥。太祖和太宗对地方管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直接控制了地方官员的任免,而且把各州郡的行政权、财权、司法权全面地集中到中央。
宋太宗在时局稳定之后,开始实施“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确立“崇文抑武”的方针,科举出身的文臣成为执政的主体力量,朝廷中各个重要的职务几乎都是由文官来担任。宋太宗还改革科举制度,
考中进士后,都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这样,取士权也集中于皇帝。
北宋初年,由于天下相对太平,物质文明、商业文明得到很大的提升,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器械相继出现。东京汴梁(开封)凭借平原和水系,成为华北平原南部一个大都市,甚至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此外,北宋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很庞大,宁波是海外贸易主要港口,光是舟山,有宽度为一丈(约为3.3米)以上的大船五六百艘,一丈以下的船只三千多艘。
宋太宗对于巩固宋朝的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史书中对于他的评价很不错,说他仁恕恭俭,爱民下士,好文守成。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间,下大雪,天气奇冷,宋太宗大发善心,派人给京城里的孤寡贫穷人家分送去一些米和炭。成语“雪中送炭”出于此。他在位时,使文臣篡修《太平御览》等书,加强了重文的风气。而在他的身边,有一班著名的大臣。
赵普在宋太宗时又两度为宰相,但已没有什么政绩。卢多逊与他不和,赵普与柴禹锡等构陷,卢多逊被流放崖州而死。宋太宗因害怕四弟秦王赵廷美
会继承皇位,诬陷他与卢多逊勾结造反,公元984年,将其迁到房州,赵廷美忧郁而死。宋太宗长子楚王赵元佐因不满父亲害死四叔赵廷美而发狂疾,曾发愤使酒,夜纵火焚宫殿,被宋太宗废为庶人。公元992年,赵普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不久病死。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当宰相后经常看的一部书就是《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另外半部助太祖打天下)。
吕蒙正是宋太宗时著名的宰相。吕蒙正出身贫寒,少时离家流浪,曾寄食于一古寺,寺里的和尚原先是敲钟吃饭,因厌恶吕蒙正,便吃完饭再敲钟,“饭后钟”就成了吕蒙正落魄的典故。有一次他三日不曾饱食,在开封天津桥上赊得一个瓜,
想在桥柱上磕开瓜皮,结果失落于桥下,瓜顺流而去,不得到口,后来官至宰相,特造一座“落瓜亭”,以记穷时失意之事。吕蒙正刚入朝参政时,有朝士指着他说:“这小子也得参政么?蒙正佯为不知,从容走过。同事不平,要问那人的姓名,蒙正急忙阻止说:“若一知其姓名,恐怕一时不能忘情,还是不知为好。”大家佩服他的度量。吕蒙正又以敢言著称。一年元宵夜,宋太宗在乾元门楼观灯赐宴,夸称京城繁盛,吕蒙正却说:“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愿陛下亲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吕蒙正当太子(后为宋真宗)老师时,写了一篇经典之作《破窑赋》,记叙了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了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人生命运的起落,感动了狂傲的太子。吕蒙正一家三代五宰相(吕蒙正、吕端、吕夷简、吕恭著、吕大防)。吕蒙正的故事,还被后人编成多种剧本。
除了吕蒙正,还有宋太宗称“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宋太宗称“富有文艺,江东士人之冠”的张洎
;宋太宗称“风度端凝,真贵人也”的李沆,此外,还有刚直敢言的寇准,熟悉边疆道路的向敏中等。
宋太宗第三子赵元侃,公元988年时被封为襄王。当时17岁,尚未婚配。王宫指挥使张耆,认识街头卖艺才貌双全的蜀女刘娥,将其介绍给赵元侃认识,于是,赵元侃召刘娥入府中,很快如胶似漆。赵元侃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劝赵元侃遣走刘娥不果,只好上报宋太宗。宋太宗大怒,圣旨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很快为17岁的赵元侃赐婚。赵元侃被迫遣走刘娥,但将刘娥偷偷藏在张耆的家中,不时私会。公元995年,赵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赵恒。
宋太祖宋太宗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复辟。但是,同时也形成庞大的国家机器,加强了对农民群众的统治和赋税剥夺。广大农民不但遭受着地主的地租、高利贷剥削,而且还要负担宋王朝的各种赋税,并被迫从事无偿的劳役,宋王朝规定了苛刻的赋税、徭役制度,向广大自耕农和佃农实行直接的剥夺,以养活大批的官吏和军队。所以,从宋朝建立时起,农民阶级即被迫向地主阶级展开各种斗争。宋太宗统治后期,川蜀地区就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王小波、李顺、张余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
公元993年,茶贩出身的王小波、李顺等在川蜀领导贫苦的佃农、茶农起义,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战斗口号。起义军声势浩大,迅速占领青城、彭山,众至万余人,次年春,起义军在江原(今四川崇庆东南)与宋军激战,王小波被宋将张玘射伤,但仍奋勇杀死张玘。不久,王小波伤重牺牲,李顺被推为领袖,继续率领起义军作战,不久攻克成都,被推为大蜀王,建立大蜀政权,年号应运。大蜀农民军的迅速进展吓坏了宋太宗,他急派亲信宦官王继恩为四川招安使,率军分两路入川镇压。李顺攻陷成都,农民军3万人英勇战死,李顺也壮烈牺牲。李顺牺牲后,张余代为首领,他集合各部数万人,连续攻下嘉、戎、泸、渝、
涪、忠、万、开8州,乘胜进攻夔州。宋朝一再派出重兵,才将起义军击败。公元995年,张余在嘉州被俘牺牲。这场起义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农民战争史上,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表明了农民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元997年,宋太宗病死。宋太宗赵炅(即赵光义、赵匡义)在位23年,享年59岁,死后葬于永熙陵。
公元997年,宋太宗病死。按杜太后的遗嘱,太祖传太宗,太宗传廷美,廷美传德昭。当时,廷美已迁徙房州死去,德昭随太宗攻太原,要求太宗实行诺言,赏赐将士,太宗因攻辽失败,不许,还责斥德昭,德昭自杀死。德昭弟德芳,早已病死。所以,皇帝继承权自然就落在太宗的儿子身上
。封建史家都因宋太宗背母负兄,一弟二侄不得其死而谴责他。宋太宗在世时已立第3子寿王李恒为太子,宋太宗去世时,宦官王继恩忌怕太子明智,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等,打算立曾被宋太宗立为太子封楚王
而后又被宋太宗废为庶人的长子李元佐。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得知此事,即将王继恩骗到书阁锁起来,然后奉太子李恒即位,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继位,郭夫人被立为皇后。宋真宗没有忘记寄居于张耆家中的刘娥,便将刘娥接入宫中,封其为四品美人。
宋真宗即位后,贬逐王王继恩至均州。任用吕端、李沆、张齐贤、吕蒙正、向敏中、冠准、毕士安、王旦、粱颢、王钦若等大臣。宋真宗即位初年正值宋初经济发展的时期。咸平、景德年间(即位后至1007年)
称宋朝的治世。但是东北方的辽国和西北方的赵保吉屡次进犯,对宋朝的威胁很大。
公元999年,辽国军队大举进攻宋朝边境。高阳关副都部署康保裔领兵迎战。康保裔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将军,都战死于沙场。这次,康保裔与契丹军队作战,以寡敌众,援军又不至,战到最后,队伍被包围。战士劝他该换士兵衣服趁乱突围,但康保裔说:“如此危险的时候,我怎么可以只顾自己的性命逃脱?”康保裔继续留在战场,最终牺牲。消息传到朝廷,宋真宗分外悲痛,停朝两日,加封他为侍中,对他的妻子、儿子等亦进行封赏。后世,爱国将领康保裔被奉为“康公”“康王”,在大江南北乃至岭南皆建庙以示纪念。
宋真宗即位不久,即授赵保吉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统辖银、绥、宥、静等5州。但赵保吉仍然侵地掳掠,不断与宋朝发生局部的战争。1002年(千年后省去“公元”二字),
赵保吉攻陷宋朝的灵州,宋真宗只好谴使议和。赵保吉对宋朝作战胜利,又把攻略的目标转向西部回鹘和吐蕃部落。1003年,赵保吉攻西凉
,吐蕃大首领潘罗支利用反间计,赵保吉战败,中箭逃回,不久死于灵州。
赵保吉(即李继迁)死后,儿子赵德明(也称李德明)继立,辽朝册封他为西平王。不久,宋真宗也封授他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宋朝和赵德明保持着和好关系。
赵德明接班夏王后,继续扩实力,抢地盘,拿下了整个河西走廊。不久,他也利用反间计,弄死了吐蕃大首领潘罗支。1003年,赵保吉的长子元昊出生于灵州。
宋真宗时,辽国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统治下,确立了封建制的统治,正处在国力强盛的时期。萧太后和辽圣宗不断领兵南侵,宋朝的北方边境频频告急。对于辽国的攻势,宋朝则完全采取守势,至使辽兵步步进逼。
1004年,辽萧太后和辽圣宗再度领兵南下,号称20万,经保、定二州,直趋澶州(今河南濮阳),威胁东京。宋朝廷慌乱无措。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另一参知政事陈尧叟是蜀人,主张迁都成都。宋真宗犹豫不决。新任宰相寇准对宋真宗说:“主张迁都的人应当斩首。”他坚持要宋真宗领兵亲征,说:“如果弃京师逃走,向敌人示弱,敌人就会乘势深入,天下就保不住了。”毕士安、高琼等文臣武将支持寇准的意见,宋真宗不得已,以王旦为东京留守,勉强领兵前进。辽军猛攻澶州,宋军坚守,射死辽大将萧挞览,辽军败退。宋真宗到达澶州,宋军士气大振,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素主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再派曹利用为使臣到辽营谈判。辽要以银绢许和,宋真宗说:“必不得已,虽百万亦可!”寇准召曹利用到营帐说:“虽有卷许百万,若过30万,我就杀你!”最后,宋辽订立和约,辽停止攻宋,但宋每年输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事,史称“澶渊之盟”(澶州亦名澶渊郡)。
澶渊之盟后,辽国也得到休养生息。萧太后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孙女,此公主是辽圣宗皇太弟耶律隆庆之女,嫁与辽圣宗皇后之兄萧绍矩。萧绍矩历任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驸马萧绍矩中年早逝。不久,1018年,年仅18岁的公主也病逝。萧太后与辽圣宗追封公主为陈国公主,为他们夫妇举行隆重的合葬,地点在现在内蒙古通辽市的奈曼旗。1986年,此合葬古墓被发现并被进行清理发掘,墓室被开启时,这对夫妇依然依偎在一起,从头到脚都穿戴着契丹皇族独特的葬服。合葬墓出土文物数千余件,包括精美的金银、陶瓷、玉器、珍珠、玛瑙、水晶、琥珀制品,还有大量从欧洲或中东生产的玻璃器皿。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是辽代文化的孤例,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辽国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路径,其时辽国、北宋与西方的商贸频繁往来,于此可见一斑。
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以为南北停战,是寇准的功劳,因此待寇准甚厚,王钦若十分嫉恨。一天退朝,宋真宗同送寇准离去,王钦若即在宋真宗面前攻击寇准,说寇准把真宗当作“孤注一掷”,订立“城下之盟”,是大耻辱。宋真宗因此罢免寇准的相位,出知陕州,改任王旦作宰相。
宋真宗听信王钦若的话以后,深以澶
渊之盟为耻辱,常常闷闷不乐。王钦若对宋真宗说:惟封禅,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但是自古封禅,一般要有“天端”,王钦若和宋真宗想出了伪造“天书”的计谋。他们担心宰相王旦反对,王钦若便暗中向王旦传达圣意。宋真宗又假装赐一
罇好酒给王旦,王旦回家发封,看到罇内全是珍珠,王旦更不敢有异议。一天宋真宗对群臣说,夜见神人降“天书”于承天门,于是,王旦、王钦若、陈尧叟、丁谓等皆称贺。宋真宗率领群臣们到承天门,果然发现“天书”。王旦下跪献进,宋真宗再拜接受,交陈尧叟启封,又命他宣读。于是,群臣入贺。有位大臣叫孙奭,却当面对宋真宗说:“以愚臣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耶?”
宋真宗默然。不久,又在泰山得“天书”,宋真宗亲到泰山封禅。之后,宋真宗在王钦若、陈尧叟、丁谓等人的迎合下,屡次搞“天书”、封禅等自欺欺人的活动,又祭孔子、老子,大造道观,劳民伤财,以至岁出日增,社会矛盾亦渐加严重。朝中大臣,惟孙奭、张泳、李迪等敢于提出些批评,张泳临死上书,数丁谓的罪行,并说:“乞斩丁谓头置国门谢天下,然后斩泳头置丁氏之门以谢谓。”
宋真宗只是赞叹他的忠直,并无悔改之意。寇准在晚年再起用为宰相,但到1020年又被丁谓排挤去位,后来被贬逐到雷州(今广东海康),死于南方。王旦因对宋真宗的所为从不反对,故能久安其位,但他死时(1017年)遗令削发披缁入葬,表示悔恨其不谏“天书”的过失。
宋太宗和宋真宗在位期间,社会安定,工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来自工商税与征榷的收入超过了农业税。人们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占比高达百分之二十。人均国民收入为7.5两白银(比清朝时康乾盛世的人均年收入还要高)。
这一时期,“交子”出现。过去人们以铁钱作商贸交易,铁钱重量大价值小,使用极为不便。四川民间自发使用并流通一种纸质的信用凭证。益州知州张咏深知这种改革的重大意义,对民间交子进行了整顿梳理。在朝廷的统筹下,交子最终成为得到政府认可的法定货币,交子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
顺便一提张咏其人。张咏于公元946年出生山东鄄城,是太宗、真宗两朝杰出的大臣。除了推动纸币的发行,张咏还有其他政绩。他为政清廉,关注民生,打击贪官污吏,平定叛乱,使得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史书还提到他断案的本领:如某妇人为谋杀亲夫,将铁钉插入丈夫头颅,以为他人不知,被张咏识破;又如某库房小吏,被张咏发现他夹带出一文钱。张咏命手下痛打,小吏喊冤,说不就是一个小钱吗?张咏说,你今日贪一文,明日贪一文,迟早成为大贪,最后将那小吏杀了。张咏离任时,当地百姓呼天抢地,拦路痛哭,足见对他的爱戴。
如果问及宋真宗还有什么成绩,那么,可以提到他所写的一首《劝学诗》,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七言古体诗直白质扑,却能激励一代代贫寒子弟埋头苦读,希望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