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宋孝宗和宋光宗
1162年,宋高宗退位称太上皇,养子赵昚(宋太祖七世孙)即位,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在做太子时,就积极主张抗战,他刚一即位,就召见抗战将领张浚,说:“久闻公名,今朝廷所赖唯公。”又起用遭到秦桧诬陷、流落二十年的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召回遭到秦桧贬斥的胡诠。朝中的秦桧党人都被驱逐。宋孝宗还下诏,追复岳飞、岳云的官爵,依官礼改葬,岳飞的子孙都特予录用
,如岳飞第三子岳霖等。宋孝宗的这些做法,表明对抗战派的支持,朝野上下,为之一振。当时,只有右相史浩(左相陈康伯)属于投降派。
1163年初,张浚出帅江淮,作北上抗战,恢复失地的准备。抗战派纷纷建策北伐。史浩出兵反对,主张修筑瓜洲、采石两处的城防,以保长江。张浚与史浩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宋孝宗罢免史浩相位,支持张浚出兵。这年四月,张浚派濠州李显忠军,泗州邵宏渊军分道出击屯驻在河南的金军。李显忠原名世辅,17岁随父从军抗金,屡立战功,宋高宗赐名显忠。他一贯坚持抗战,斗志昂扬。自濠州出兵,五月攻下灵壁县。邵宏渊自泗州围攻虹县,却不能下。李显忠派灵壁降卒,招降虹县金军守将,然后与邵宏渊合兵,进取宿州,大败金将萧琦,收复宿州城,捷报传来,宋孝宗亲自写信给张浚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宋孝宗以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邵宏渊围攻虹县无功,位在李显忠之下。由此与李显忠不和。金军纥石烈志宁部自睢阳反攻宿州,被李显忠打退。金军继续增兵,李、邵分兵夹攻。邵宏渊临阵竟按兵不动,对人说:“当此盛夏,摇扇子还顾不来,怎能在烈日下披甲苦战呢!”部下见两将不和,各自奔逃。李显忠孤军难敌,夜间从宿州撤出,金军追至符离,宋军大溃败。
符离战败后,宋孝宗开始犹豫动摇,准备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同金
国议和。金国扬言要海、
泗、唐、邓四州,时已为右相的汤思退派秦桧余党王之望出使金国割地。宋孝宗、汤思退的投降妥协遭到了抗战派官员的纷纷反对,辛次膺辞官,张浚、虞允文、胡铨、王十朋等人连续上书,反对求和。
王十朋,高宗朝状元(戏剧《荆钗记》演的就是他与妻子钱玉莲的故事),后因论力主抗战,并荐用爱国将领张浚、刘锜,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宋孝宗即位后起用侍御史等,仍力排和议,并弹劾主和派代表、宰相史浩,使之罢官。王十朋认为,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最后宋孝宗有所悔悟,停止和议。汤思退不肯罢休,阴谋陷害抗战派首领张浚。
1164年四月,汤思退趁张浚出朝视察前线军队之机,指使党羽右正言尹穑攻击张浚拥兵跋扈,浪费国用,抗拒朝廷命令。主和派又嚣张起来
,宋孝宗再次动摇屈服,从前线召张浚还朝,罢去相位,出判福州。张浚途径余干,得病死去,时年67岁。
宋孝宗、汤思退决定议和,派魏杞出使金
国。兵部侍郎胡铨、太学正王质等上书反对。汤思退生怕抗战派继续反对,宋孝宗又再动摇,竟将反对撤兵割地的抗战派官员20余人逮捕入狱,又派人去金
国通消息,要敌军出动大兵来威胁议和。金军得到情报,于十月间再发兵渡淮南侵,进攻楚州。知楚州魏胜奋勇抗敌,战死。都统制刘宝弃城逃跑。金军又攻占濠州、滁州、商州。消息传到朝廷,群情激愤,纷纷揭露汤思退。宋孝宗罢免汤思退出朝,去永州居住。太学生张观等72人上书,请斩奸邪误国,勾结敌人的汤思退、王之望、尹穑三人。汤思退路过信州,听到消息,忧惧而死。王之望、尹穑被罢官。
在敌军的威胁下,宋孝宗继续屈辱求和。除割让海、泗、唐、邓四州,又割去商、秦两州,交换的条件只是南宋不再向金称臣,改称侄皇帝。原来的“岁贡”改称“岁币”,每年减少10万,仍交20万,这就是耻辱的“隆兴和议”(隆兴是宋孝宗的年号)。隆兴和议以后,宋、金两朝30年无大战争。宋孝宗虽与金
国订立了隆兴和议,但又不甘于就此妥协,继续作收复失地的打算。他独掌用人大权,亲自处理政事,对人说:“我每天都要游行全国一周(指处理各地文件)。”他起用老将虞允文入枢密院参预军务,后又任为宰相。虞允文成为朝中抗战派的主要代表。虞允文向
太上皇宋高宗建议,派遣使臣到金朝,以索取徽、钦陵寝地为名,要金国归还洛阳、巩县地,并要求改订受书礼(因宋、金使臣往来受书,仍沿用君臣礼)。1170年5月,宋孝宗派范成大出使金
国,面见金世宗,拿出改礼索地的文书,遭到金世宗的拒绝。此后,宋孝宗和虞允文在各地修筑城防,作抗战的准备。1172年,宋孝宗派虞允文到四川整军备战,计划从四川出兵,与朝廷主力军配合,在河南会师。可惜,两年后虞允文在四川病死,宋孝宗自四川出兵的计划落空。
虞允文死后,宋孝宗任用王淮为宰相,理财备战,而朝中的大臣如龚茂良、史浩,周必大等又都反战主和。这个时期,一个以朱熹为首的道学集团形成了。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安徽婺源人。道学即理学,其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颐和程颖,朱熹是二程的四传弟子,他特别发挥了程颐的思想,后世所谓程朱理学,实际上最起作用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程朱理学以孔孟之道为基础,以维持三纲五常为宗旨,以“去人欲,存天理”、“正心诚意”为核心,继承综合历代儒家的学说,又吸收佛教禅宗和道教的唯心论和诡辩术。朱熹多次上书宋孝宗,阻止抗金作战,主张“攘外”必先“安内”,而又先要“修身”,
实则采取妥协政策。朱熹没有得到宋孝宗的赏识,虽则一度入朝做官,但不久又罢去。他在社会上讲学,收集门徒,庐山白鹿洞书院就是他建立的活动据点。
在学术上,朱熹是考亭学派的代表人物,追随者众多,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表面上是学术之争,实质是政治角力,也造就了一些冤屈,如淳熙年间,以朱熹为首的考亭学派与浙东永康学派争斗,朱熹为打击台州知州唐仲友,牵涉到一位女词人严蕊。严蕊原名严幼芳,少时被卖入“营妓”,改名严蕊。严蕊相貌出众,博古通今,诗词写得很好,
可比肩李清照,与唐仲友、谢希孟、楼大防、赵师端、谢元卿等唱和。1182年,在唐仲友的帮助下,严蕊脱离乐籍,回到黄岩侍奉母亲。唐仲友部下高炳与唐仲友不和,向正在巡查江浙的浙东提刑朱熹举报唐仲友八大罪状。严蕊也被牵连抓捕下狱,遭严刑拷打,严蕊坚贞不屈。此案使得朝野议论纷纷。时任提点刑狱的岳霖重审案件,上表弹劾朱熹。宋孝宗为了平息事端,称朱唐二人是“秀才争闲气”,大事化小,仅免去朱熹浙东提刑之职,并为严蕊洗冤,称其为“侠骨才女”。
朱熹道学集团和朝廷中的主和派是互相勾结互相支持的,因此,反道学斗争便成了抗战派的一个迫切的任务。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陈亮。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少年时就十分崇拜岳飞等爱国英雄,立志抗金,收复北方失地,统一中国。为此,他不仅广泛地学习和研究了历史、军事、哲学、文学,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而且多次上书皇帝力主抗战,评击弊政,批判朱熹理论的虚伪和反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由于“言涉犯上”,触犯了当权者,曾三次入狱。但他并不屈服,每次出狱后,都更加坚定地宣传抗战思想和主张,更加猛烈地批驳朱熹道学。由于他坚持不懈的斗争,不少朱熹信徒都转归他的门下,连朱熹本人也惊呼“可畏!可畏!”,他曾想诱服陈亮,劝他放弃自己的主张,但陈亮不为所动。
陈亮在艰苦斗争的日子里,得到了抗战将领辛弃疾的支持。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1140年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时投入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队伍,充当掌书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辛弃疾奋勇擒捕张安国,1126年渡淮投附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生坚持主张抗金,提出不少恢复失地的建议。但是他的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辛弃疾与陈亮在临安相识,两人都坚持抗战反金,在政治上思想上完全一致,他们互相勉励,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又都是杰出的词人,经常以词唱和,表达自己高涨的抗战情绪以及宏伟抱负不能实现的愤懑。
1187年10月,宋高宗当了25年太上皇以后病死。享年81岁。宋孝宗服丧,由太子赵惇参预政事。1189年2月,宋孝宗退位作太上皇,传位给太子。太子赵惇继位,就是宋光宗。周必大、留正为左右相,王蔺为参知政事。
同年,有“小尧舜”之称的金国国主完颜雍驾崩了,享年67岁,庙号世宗。金章宗完颜璟与宋光宗同年继位。
宋光宗长期生活在深宫,不达世务,加之即位时已经40多岁,因此更显得昏庸无能。朝政被主和派官员所操纵,宫内则被皇后李氏所左右。李皇后是灰远节度使李道之女,据说李道在湖北时,听说道士皇甫坦善于看相,便叫几位女儿出来拜见。皇甫坦看到她,不敢受拜,说:“此女子必然会当上皇后。”后来皇甫坦把这事告诉宋高宗,宋高宗便聘她为恭王赵惇的妃子,生下嘉王赵扩。李皇后性情妒悍,早已使宋高宗和宋孝宗不悦。当上皇后以后,更是为所欲为。宋光宗十分怕她。李皇后因黄贵妃有宠于宋光宗,便趁宋光宗外出将她暗杀,只称暴死。宋光宗明知有诈,却无可奈何。有一次,宋光宗在宫中洗手,看到侍候的一位宫女的双手十分洁白,觉得很喜爱。过几天,李皇后派人给宋光宗送食盒,打开一看,却是那位宫女的双手,宋光宗吓得也不敢声张。
宋光宗原来诛杀宦官,宦官恐惧,便离间三宫(指太上皇、皇帝和皇后),以致宋光宗、李皇后与太上皇之间,日益产生怨恨。1191年,李皇后请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宋光宗也很生气,于是长期不去朝见太上皇问安。朝臣纷纷上书进谏,宋光宗很是厌听。宫中矛盾益深,而朝中大臣也勾心斗角。留正支持谏官弹劾周必大罢相,留正独专相位,打击主战派官员,陈亮、辛弃疾等都遭受打击迫害。陈亮于1193年考中进士第一(状元),被任为建康府判官。在赴任途中,一天晚上突然死去。死时51岁。
1194年,太上皇宋孝宗病重,宋光宗还是不去重华宫(太上皇所居之宫)探视,宰相留正、兵部尚书罗点、中书舍人陈傅良、起居舍人彭龟年等纷纷进谏,留正甚至拉住宋光宗的衣服哭谏,但宋光宗不听,最后只同意嘉王去探视。到了六月,太上皇病死。宋孝宗赵昚在皇位27年,在太上皇位5年,享年68岁,死后葬于永阜陵。在南宋一朝中,宋孝宗算是比较好的一个皇帝。
宋光宗称病不去尸前服丧。留正与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赵汝愚(宋宗室)商议,只好将80多岁的宋孝宗母亲寿圣皇太后请出来主持丧礼
。由于宋光宗称病不出,朝中骚动,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向留正建议立嘉王为太子。留正上报,过了六天,宋光宗传出批示:“历事岁久,念欲退闲。”留正得到批示,心中不安,上朝时假装摔了一跤,上表请老离朝。留正一走,朝中更乱。赵汝愚与外戚知閤门事韩仛胄(北宋大臣韩琦曾孙、太皇太后妹之子)定计,请太皇太后(即宋孝宗母)下诏,宋光宗退位作太上皇,嘉王赵扩即皇帝位执丧礼,召还留正,朝中才安定下来。
这事,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内禅”。
几年后,太上皇宋光宗赵惇也病了。1200年,病死于寿康宫。宋光宗赵惇在皇位5年,在太上皇位6年,死时54岁,死后葬于永崇陵。
在这一节中,还有必要把西夏和西辽数十年间的变迁作一个简要的叙述,因为西夏和西辽是始终与南宋、金国同时存在的两个政权。
北宋末年,西夏国君夏崇宗依附金国,帮助金国侵略宋朝。金国灭北宋后,为了继续南侵,免除后顾之忧,把陕西北部割给西夏,以黄河为界,确定了西夏的领域。以后,西夏趁金国频繁南侵,无暇西顾之机,又不断扩展自己的领域,疆土的广阔为建国以来所未有。
1139年,夏崇宗乾顺病死,在位53年,16岁的儿子仁孝继位,就是夏仁宗,生母曹妃、继母任后并立为皇太后,夏仁宗即位时,朝中军政掌握在晋王察哥、中书令濮王仁忠等皇室贵族的手里。但是,任太后的父亲任得敬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渐渐成为西夏政权的威胁。任得敬原是宋朝西安州通判,夏崇宗攻破西安州,任得敬出降,后献女给夏崇宗,得以步步升迁。夏仁宗初立时,任得敬先后领兵镇压契丹萧合达和哆讹等领导的党项起义,逐渐扩大了他的军事力量,进封西平公。1147年,任得敬上表请求入朝,企图参与国政,受到濮王仁忠等的阻止而未能得逞。1148年濮王仁忠病死,次年,任得敬用金珠向晋王察哥行贿,察哥请夏仁宗召任得敬为尚书令。次年,又为中书令。1156年,晋王察哥病死,任得敬进为相国。从此,任得敬擅权专政,排斥诬陷朝中大臣,夏仁宗也受他威胁
,不能制驭。1170年,任得敬公然胁迫夏仁宗分夏国一分归他统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归任得敬,建号楚国。但是,这个楚国并没有得到金国的承认,任得敬又阴谋附宋朝自立。这年八月,任得敬密通宋朝,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派使者以蜡丸书回报任得敬,约定夹攻金朝。宋密使被夏国捕获。夏仁宗拿到这项铁证,先命其弟仁友等诱捕任得聪、任得仁等,又设计杀任得敬,并杀任党。其后,任命韩道冲为中书令,又进为相国,西夏由此转危为安。
任得敬分国阴谋的失败,是西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夏仁宗诛灭任党,避免了割据局面,巩固了西夏的封建制统治。1193年,70岁的夏仁宗病死,17岁的儿子纯祐继位,就是夏桓宗,夏仁宗在位55年,由于西夏没有外部的威胁,从而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半个多世纪,是西夏确立了封建制的统治,走向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时期。
1125年,辽朝天诈帝被金兵俘获,辽朝灭亡。皇族耶律大石率余部西迁,先到可敦城,后经和州(在新疆吐鲁番)到达叶密立(约在新疆塔城),1131年,文武百官立耶律大石为帝,称天祐皇帝,又称右儿汗(死后庙号德宗),建元延庆。重建的辽朝又号哈喇契丹(即黑契丹,因崇尚黑色),因其在西,史称西辽。1134年,辽德宗耶律大石迁都到八刺沙衮(在今苏联伏龙芝城附近),号八刺沙衮为虎思斡尔朵(契丹语为强有力的宫帐)。辽德宗迁都后,曾进行过东征和西征,疆域不断扩大。当时西辽的疆域,北至巴尔喀什湖(在苏联哈萨克境内),东至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至今新疆和阗
,西南至阿姆河(在苏联乌兹别克境内),西至咸海(在苏联哈萨克、乌兹别克境内),并统治着回鹘、花刺子模等国。在13世纪蒙古建国以前,我国境内形成为南宋、金、西夏和西辽四朝并立的局面。西辽尽管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对外作战,但它的存在,对南宋、金、西夏的影响都是深刻的。
1143年,辽德宗耶律大石病死,在位13年。因儿子夷列年幼,由皇后塔不烟执政。塔不烟执政7年,称感天皇后。1151年,夷列即位,就是辽仁宗。1164年,辽仁宗死,在位13年,其妹普速完权代执政,称承天太后。普速完与夫弟朴古只沙里私通,谋杀了丈夫驸马萧朵鲁不。萧朵鲁不的父亲
、都元帅斡里刺领兵围皇宫,射杀普速完和朴古只沙里。1178年,辽仁宗次子直鲁古即皇位,直至1211年被乃蛮部太阳汗之子屈出律篡位。
接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