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第一节
秦始皇和秦二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统一了全中国,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统治这个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国,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措施,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是这个封建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后世子孙时代相传,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他规定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对老百姓,则称为“黔首”。秦朝初建之时,丞相王绾请封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6个郡,以后又陆续增设40余个郡。这些郡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立一套适应封建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此“三公”。“三公”之下,是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最后由皇帝裁决。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郡监直属中央的御史大夫。县按大小设令或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官员。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亭长、里正是最基层的管理者。这一形式的行政机构,后世甚至直到今天仍沿用着,只不过名称有些改变而已。
为了加强统治,秦始皇实行了户籍制度,把全国的农民都统一编进户籍之中。农民的户籍中有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这样不但便于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而且也便于征发租税兵徭。户籍制度从此成为阶级进行统治和剥削的依据,成为封建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
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法律、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都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商鞅根据李悝《法经》所规定的秦法颁布全国,使法律统一起来。又令李斯等整理文字,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以篆书做为日常用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做到“书同文”。又规定货币为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方孔圆形的铜币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同时,又制定度量衡的标准器,统一全国各地的度量衡单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久,为了消除诸侯割据的凭借,下令隳毁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城郭,疏通在道路上设置的障碍,拆除在险要地区建立的堡垒,大规模兴建驰道,道宽50步,做到“车同轨”,两旁植树
,以咸阳为中心,直通东方和南方边远地区。这些驰道虽为军事需要而建,但客观上改善了全国的交通,初步形成了一个交通网络。秦始皇迁徙天下12万户富豪至咸阳,以便于监管,但客观上也充实了京城人口,使咸阳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都市。
在秦和六国长期战争的年代里,我国北部境内的匈奴等民族强大起来,占领了河套一带。匈奴的奴隶主贵族经常掠夺秦、赵、燕等国的人口和财物。秦灭六国后,派大将蒙恬(蒙骜孙)领兵30万,打败匈奴,夺回河套。秦在那里修筑城堡,设了44个县,还把内地的人民迁去开垦土地。为了防止匈奴贵族向南抢掠,蒙恬奉命把过去秦、赵、燕等国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郡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并非一条封闭的城墙,它既可守,又可攻,和平时候又可作通商之用。
为征服和开发南方,方便运送军队和军粮,
秦始皇派史禄负责,征发民工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人工运河——灵渠,公元前219年动工,到公元前216年,历时三年完工。公元前222年,他派将领任嚣率军队50万,兵分五路,攻打岭南,失利。后与赵佗再率军南侵,公元前214年经略五岭以南地区,设置闽中、南海、桂林等郡。百越的部落首领,都不得不听
命从中央派来的官吏的管辖。赵佗上奏朝廷,请求派3万未婚女子为将士补衣。秦始皇还迁徙50万“罪人”到五岭以南开荒种地,和越族人民杂处。
这是中原人民向岭南地区迁移的开始。这一措施,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以及我国南方的经济发展。移民带来中原文化,日后并由此而演化出广府文化。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拓宽了疆域,发展了生产,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强盛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六国的残余势力,不可能乖乖地接受秦的统治,各种形式的反抗是免不了的。
秦朝建立不久,秦始皇就险遭谋刺。刺客,就是荆轲的朋友高渐离。荆轲入秦之时,高渐离在易水之滨为他击筑送行。荆轲死了之后,他隐姓埋名,藏在宋子县一个富人的家里当帮佣。有一次
,他家主人宴客,酒酣时有客人击筑助兴。高渐离听到筑乐,勾起了无限心思,高渐离向其它的仆人评论演奏者技艺的长短。此事后来被他的主人听到之后,于是令他表演一番。高渐离技惊四座。不多久,远近的人都知道宋子县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消息传到了秦始皇那里,于是秦始皇传他进宫表演。高渐离答应了。但后来,秦始皇知道高渐离是荆轲的好朋友,于是让人弄瞎他的双眼,从此放心让他击筑。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十三弦,中空,高渐离在筑的中空部分灌铅,使筑既是乐器又成为武器。某日,在秦王听击筑着迷不留意时,高渐离奋起用灌铅的筑击打秦王,但是,并没有击中,高渐离被杀。从此,秦始皇再也不敢接近以前的六国诸侯。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炫耀皇威,常常到各地巡游。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巡游到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南),忽然路旁有一位大汉掷来一个大铁锤,把秦始皇后面的一辆副车打得粉碎。那大汉虽然被擒拿,但又自杀了。原来指使那大汉谋杀秦始皇的,是韩国公子张良。秦始皇令天下大索十日,肯定殃及
了无数无辜者。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在咸阳遇到盗(亦可能是刺客),卫士将盗击杀。秦始皇又在关中大索二十日。
公元前213年,在咸阳宫的一次宴会上,以淳于越为代表的儒生,攻击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不事师古”,引发了一场争论。在这场争论中,李斯驳斥了淳于越的谬论,建议秦始皇下令焚毁儒家的书籍,禁止儒家学说的流传。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达了“焚书令”,禁止私学;
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书籍,《诗》《书》及诸子百家限于博士官保有,私藏者限30天内交地方官烧毁,不烧者在面上刺字成为“城旦”,即白天防寇虏,夜间筑长城的奴隶;官吏知情不报者同罪。
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在“焚书令”下达的次年,以侯生和卢生为首的儒生讥议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以“妖言以乱黔首”罪,在咸阳坑杀了460余位儒生。这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史事。
公元前211年,在东郡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字。秦始皇令御史查究,无结果,于是,尽杀附近居民。
秦始皇灭六国,肯定结下许多仇怨,想要他的命的人不少。秦始皇要保住自己的命,要保住一统江山,他不可能不杀人。但是,对比起以后的一些开国皇帝,秦始皇并不算太残暴。就算常被后人攻击的“坑儒”,也不过坑了460余位,不够族灭三五家人多。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500多年中国分裂和战乱的局面,统一中国后,又能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统一和社会发展的措施,这是功德无量的,如果能够做到让老百姓休养生息,那么,秦朝的江山是可以长久的。但是,恰恰相反,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并没有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而是变本加厉,加强对老百姓的严酷统治,使得老百姓没有丝毫喘息的机会
,埋下了灭亡的根源。
秦王朝的刑罚十分残酷,但是死刑就有腰斩、枭首、弃市、车裂、戮尸、坑死、镬烹等。徒刑更是名目繁多。还有夷三族,规定一人犯罪,父族、母族、妻族一同处死。又有连坐法,一家触法,邻里也要受牵连。
秦王朝加在农民头上的赋税徭役十分繁重。农民终年劳动,但仍饥寒交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繁重的徭役,使得男子甚至妇女常常被征调。由于大批劳动力长期脱离农业生产,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秦始皇穷奢极欲,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工程。早在统一六国之时,他就下令把各国宫殿的图样摹绘下来,在咸阳照样修建。以后又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里兴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秦始皇生前还只能建了一个前殿。这前殿东西宽700公尺,南北长115公尺,上层可坐万人,下层可竖立5丈高的大旗。秦始皇还把天下的兵器搬到咸阳,将金属熔化,铸成了12座巨大的铜像,立于殿前。除了阿房宫,秦始皇修造的宫殿,关中300所,关外400有余,离宫别馆,遍于天下。
秦始皇不仅为他生前大造宫殿,而且为他死后准备了极其豪华的陵墓——骊山墓(又叫秦始皇陵)。他初登王位时,就开始在骊山修墓;灭六国后,更征调70余万人,同时修建阿房宫和陵墓。墓高50丈,周围5里。至于墓内的建筑如何,收藏着多少奇珍异宝,后人未能挖掘,至今不得而知。20世纪70年代,在陵墓四周,农民无意之中挖掘出一些陶俑,其后通过考古挖掘,出土了数千陪葬的兵马俑,轰动了中外考古界,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虽然一早就为自己修建陵墓,但是,他还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于是,公元前219年,他命方士徐福(又叫徐市),带领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求仙药。徐福无功而返。次年,秦始皇又派他带领数千童男童女去寻找仙药。徐福怕无法复命,干脆将船驶到朝鲜半岛,后到达日本,并在日本住下。汉文化由此而传到日本。徐福一去不回,后来,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只得又命卢生入海寻找仙人,当然也是一无所获。
秦始皇还喜欢巡游四方。秦统一中国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他便开始北巡。前219年,东巡,封禅泰山,立石颂德。又东至之罘(今山东省烟台北),南至琅邪,筑琅邪台(今山东省胶南县南),立石颂德。然后经彭城(今江苏省徐州),渡淮水,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渡长江,至湘山祠(在今湖南省湘阴北),然后北归。前218年,东巡,至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遇锤击;再至之罘,刻石。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省昌黎北)。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为人忠厚,曾劝秦始皇不要过于残暴,对“焚书坑儒”也持反对意见。秦始皇不听劝告,还生气地把他打发到上郡,监督蒙恬修筑长城和驰道。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又到东南巡游,随行的有丞相李斯、车府令赵高,以及小儿子胡亥。他们到了云梦、丹阳、钱塘等地,又渡江到会稽祭祀大禹陵。之后到吴中,从江乘(今浙江省句容县北)渡江,到了海上,往北再到琅邪、之罘等地。到了平原津(今山东省平原县南),秦始皇病倒。行至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病情愈重,他令李斯和赵高立即写信给公子扶苏,赶回咸阳办丧事。信还未发出,秦始皇已经死了。
秦始皇嬴政在王位25年,在皇帝位11年,享年51岁。后人有赞誉他为“千古一帝”的,也有人以“暴君”称之。
赵高曾当过胡亥的老师,胡亥最信任他。此时,赵高阴谋让胡亥继承王位。他威逼利诱丞相李斯加入这一阴谋活动。于是,赵高、李斯两人秘不发丧,把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一辆“温凉车”内,日夜兼程,赶回咸阳。由于当时正值盛夏,秦始皇的尸体发臭,赵高派人买了许多鲍鱼,以鲍鱼的味道掩盖尸体的臭味。与此同时,他们假造遗嘱,立胡亥为太子。另外,借秦始皇的名义,发诏书给扶苏和蒙恬,令他俩自杀。扶苏见诏书,当时即自杀;蒙恬与兄弟蒙毅等也被迫自杀(一说被杀害)。蒙恬不仅是武将,相传他还改良过毛笔,所以他的名字会出现在现今高科技的电脑领域中。
赵高、李斯他们回到咸阳,听说扶苏已自杀,才给秦始皇出丧,胡亥当上了二世皇帝,赵高升为郎中令。秦二世怕他的兄弟们抢去他的皇位,和赵高密谋,捏造罪名,杀了十几位公子和十几位公主。赵高还竭力排斥异己,大杀秦始皇的旧臣。对劳动群众,秦二世比秦始皇更残暴,更是草菅人命。葬秦始皇时,他怕工匠泄露墓中机弩的秘密,下令将全部工匠闭死在墓里。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他征调壮士5万人驻守咸阳。他有豢养大量的狗马禽兽,以供游猎享乐之用。咸阳的粮食饲料不够,便下令各郡县官吏向人民征收转送,输送粮食饲料的人要自带口粮,不准食用咸阳三百里以内的粮食。秦二世一上台,即下令大规模建造阿房宫,从各郡县征调几十万民夫。与此同时,北方边境又遭外族入侵,秦二世又得从内地押送大批农民去守边。
秦二世和赵高的暴政,进一步加深了农民的痛苦,广大劳动人民,包括士人以及原六国贵族,都忍无可忍,以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为导火线的秦末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接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