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汉文帝和汉景帝
汉文帝即位后,罢了审食其的相位,拜陈平为左丞相,周勃为右丞相,灌婴为太尉。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也都论功行赏。之后,由大臣建议,尊文帝的母亲薄氏为太后,立
窦漪房为皇后,长子刘启为太子,封第二子刘武为淮南王,舅舅薄昭为车骑将军。窦皇后早年失散的哥哥窦长君和弟弟窦广国,也被找到。
窦漪房当上皇后不到两年,莫名其妙双目失明,随之而失宠,汉文帝又有了宠妃慎夫人。但慎夫人一直没有生儿子,窦漪房还是可以坐稳皇后的宝座。
汉文帝一来自己没有什么势力,二来也吃过点苦头,知道这帝位来之不易,所以他兢兢业业,唯恐不能把国家治理好。他即位以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赦天下,特别是废除了连坐法。之后,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救济各地的鳏寡孤独
等穷困的人,规定80岁和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都有一定的补给,还规定各地的长官必须按时去慰问年老的人。他反对铺张浪费的习气,提倡勤俭节约。他下了一道诏书,不准四方官民奉献任何礼物。
汉文帝本身又是一位孝子,他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曾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用的汤药,他亲口尝过之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中国历史上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他“亲尝汤药”便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在汉文帝即位的时候,还沿用着一条法令,叫“诽谤妖言法”,不准臣民向皇帝提出批评或者发表不同的政见。犯了诽谤妖言法的,就判死刑,甚至灭族。汉文帝即位不久,下了一道诏书,宣布废除诽谤妖言法,让人民都能开口说话,不管人民提出什么批评意见,官吏不准干涉。这样一来,上奏章规劝皇帝的人多起来。在道路上如果有人上书,汉文帝也会停车把奏章接过。他说:“可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放一边,这有什么不好?”
在汉文帝即位的时候,也还沿用着一种肉刑制度。肉刑包括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右足三种。齐地有个名医叫淳于意,有一次替一个商人的姨太太治病,那女人不久却死去了。商人就告他是庸医害人,官吏判他肉刑,解往长安。淳于意的最小的女儿缇萦和父亲一起到了长安,她给汉文帝上书,请示废除肉刑。汉文帝采纳了她的建议,即下了一道诏书,全国都废除肉刑,改肉刑为苦役或打板。自从废除肉刑以后,犯罪的人反而减少了。
汉文帝能了解和体谅到农民的疾苦,深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他重用青年政治家贾谊,封他为大中大夫。贾谊提出了很多巩固政权,发展生产的积极主张。他的著名奏章有《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尤其提倡重农抑商,厉行节约,贮藏粮食。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大力鼓励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他在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
田租的一半;十年又再免去一半;十三年以后,完全废除了田租。为了给天下人做个勤劳的榜样,汉文帝制定了一种男耕女织的仪式。他在春耕的时候,亲自率领臣下耕种;皇后亲自率领宫女采桑、养蚕。为了给天下人做个俭朴的榜样,汉文帝自己只穿黑色厚帛做的衣服,皇后妃子等穿的衣服都很朴素,衣服下摆不拖到地上。宫里的帐幕、帷子全不刺绣,也没有花边。即使国家很富足了,汉文帝还是注意到节约。有一次,有人建议造一个露台,汉文帝叫人算了一下,需要一百金。他认为,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也不过一百金,便决定不造了。
汉文帝不仅要求上下官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而且也能做到赏罚分明,不徇私情。周勃当右丞相的时候,居功自傲,不理朝政。有一次汉文帝问他:“全国关在监狱的囚犯一年当中有多少?”周勃回答说不知道。文帝又问:“一年当中收入和支出的钱粮各有多少?”他又回答说不知道。文帝虽没有怎样斥责他,但周勃已知自己玩忽职守,便主动交出相印,告老还乡。
汉文帝三年即公元177年,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到长安朝见汉文帝。他以私访为名,在审食其的家,用铁锤把他砸死。刘长除去这个吕太后死党,天下人都拥护,文帝也就没有办他私自杀人的罪。刘长回到淮南以后,自以为有文帝袒护,于是无法无天,胡作非为,最后竟发展到约会闽越,勾结匈奴,阴谋造反,被汉文帝派人逮捕,解往长安。文帝免了他的死罪,废除了他的王号,把他送往蜀地去。刘长悔恨交加,在半路上绝食自杀了。
公元前164年,汉文帝将汉初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刘长长子、16岁的刘安袭封为淮南王。
公元前170年,汉文帝的舅舅、车骑将军薄昭杀了天子的使者,犯了大逆不涎的死罪,汉文帝左右为难,但还是想了一个办法,他派公卿大臣们穿着丧服,戴着孝到薄昭家,说是去吊孝的,薄昭只好自杀了。
汉文帝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他不仅要求臣民们执行,自己也自觉地执行。子女家属一律不准搞特殊化。公元158年,匈奴进攻中原,汉文帝派大军去抵御,为了保卫长安,又令三个将军带领兵马驻扎在附近:周亚夫(周勃之子)驻军细柳(长安西南);刘礼纺军灞上(长安东);徐厉驻军棘门(长安北)。汉文帝亲自到这三地慰劳将士。他到灞上和棘门,可以长驱直入军营,但到了细柳,他只能停车在门营外,听侯传令。车马进了军营以后,规定不能跑马,文帝就叫马车慢慢地走。周亚夫见了文帝按军营规则,只行军礼,不跪拜,文帝也恭敬地还礼。
汉文帝时,任用了张释之为廷尉,掌握最高司法大权。有一次,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武同车上朝,到了司马门不下车。张释之立即制止,不准他们进去。还上了奏章,弹劾他们犯了“不敬”罪。薄太后知道了,文帝也就脱帽谢罪,说:“这是我教子不严。”又有一次,文帝经过中渭桥(在长安北),被一个路人惊了马,张释之判处罚金,文帝却要判他死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与天下人所共有的,不应该偏私。”文帝也就不再争辩了。
汉文帝也能知错就改。云中太守魏尚,狙击匈奴入侵,大破敌军。后因报功时文件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符,少了六个首级,则被捕而判了徒刑。老郎官冯唐以后赏罚不公正,就向汉文帝率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汉文帝便指派他持节云中,赦免了魏尚的罪,仍让他担任云中太守,并且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在汉文帝时期,未能解决匈奴对汉朝的威胁,甚至对西域匈奴的情况还不甚了解。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在給汉文帝的信中,夸耀自己武功之盛,提到了西域的一些小国:“以天之福,吏卒良,马疆力,以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以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可见当时匈奴势力已经十分强盛。
不过,冒顿单于希望与汉朝保持良好关系,希望和亲。宋文帝也同意。公元前174年,冒顿单于逝世,儿子稽粥继位,称为老上单于。汉文帝继续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选了一位皇族公主前往匈奴和亲,派中行说随同辅佐公主,中行说被迫领命。但他护送公主到匈奴后,竟投靠了匈奴,得到单于的信任,在单于面前尽说些汉朝的坏话,破坏两国的关系,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又趋紧张,以至于在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背弃和亲政策,发兵逼近关中。公元前161年,老上单于逝世,儿子君臣单于继位,中行说仍受到重用。公元前158年,君臣单于也出兵进入中原,掠夺人口、粮食和物资。直到公元前126年,汉奸中行说才病死。
吕后执政期间,对南越国采取经济限制政策,引起赵佗不满,赵佗干脆自己上尊号,称南越武王,发兵攻长沙边邑,再度与朝廷分庭抗礼。汉文帝即位后,再派陆贾出使南越会见赵佗,赵佗愿意撤去帝号,归顺汉朝廷。
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贤明节俭的难得的君主,当然,并不是说他就十全十美,他有不够明智的时候。汉文帝相信“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和道教的思想比较接近,竟然受到一班方士的愚弄和欺骗。其中鲁田人公孙臣,赵国人新垣平最受文帝的宠信。他们以“观色”、“望气”、“祭祀天帝”为名,骗去了大量金钱,也把汉文帝愚弄得昏头昏脑。后来还是丞相张苍、廷尉张释之暗中查出了公孙臣、新垣平的诈骗伎俩,文帝才醒悟过来,以后也不听信方士的鬼话。
汉文帝宠信一位侍臣邓通。邓通颇有些手腕,能博取文帝的好感。有一次,文帝生疮,溃烂流脓。邓通主动用嘴吮吸脓血,毫无厌恶。文帝又叫太子去吮,太子不敢违命,然而吮了一口,即呕吐不已,文帝深感邓通的忠心,将蜀郡的严道铜山赏赐给他,准许他私铸铜钱,邓通于是变成了豪富。汉文帝允许富商大贾自铸钱,为日后社会动荡埋下了一个祸根。
对于贾谊,汉文帝也未能始终重用。贾谊的政治观点,遭到当时权贵们的反对。文帝听信谗言,也就疏远了他,把贬谪到长沙,当长沙王太傅,后来又当了梁怀王太傅。贾谊最终忧郁而死。贾谊的才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贾谊死后,汉文帝又重用另一位政治家晁错。晁错的政治主张和贾谊差不多,重农抑商,提倡贮藏粮食。他还献了一条往边境移民、以抵御匈奴入侵的计策。汉文帝采纳了这条计策,
招募内地农民到边境去住,还大赦罪犯,让他们在边境建新邑,对抵御匈奴的入侵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病逝,临死前立有遗嘱,不准把丧事办得铺张浪费,全国的臣民只带三天孝,在这期间并不禁止结婚、祭祀、喝酒、吃肉。嘱咐太子刘启,将来国内有乱,可重用周亚夫。
汉文帝23岁即位,做了23年皇帝,享年46岁。死后葬于霸陵,被尊为孝文皇帝。
汉文帝死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是汉景帝。汉景帝也有一番抱负,要把国家治理好。他基本上沿用文帝时候的政策和措施,只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即位第一年,开始收原来田租一半,就是三十税一(百分之3.33),这也是很轻微的田租。
汉景帝任用晁错为御史大夫,让他辅佐朝政。晁错向汉景帝提出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建议。早在汉文帝时候,皇权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贾谊已经觉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他说是“可为痛哭者一。”当时,吴王刘濞就目无中央,装病不来朝见,而且积极发展势力,准备谋反。汉文帝送他一张几桌和一根拐杖,原谅他年老,准他免礼,不必上朝,暂时避免了一场战争。到了汉景帝时,诸侯王的势力更加膨胀,有些公开与中央对抗,图谋作乱。针对这种情况,晁错提出了“削藩策”,建议削减甚至取消诸侯王的封地。当时诸侯王中,吴王刘濞活动最猖狂,他开山冶铁,煮海为盐,私自铸钱,招收亡命之徒,准备叛乱。晁错提出首先要打击吴王刘濞。汉景帝也打算削弱这些同姓王的势力,可是又怕他们造反。晁错说,削不削藩,他们也要造反,不如现在就动手,祸患可能少一点。汉景帝召集群臣商议这件事,大家都表示同意,唯独窦太后的侄儿窦婴坚决反对。后来,窦婴因得罪了窦太后,退职回家,晁错的主张才得以实行。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削去楚国的东海郡,削去赵国的常山郡,又削去胶西南的6个县。当汉景帝和晁错商量要削去吴国封地的时候,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割据势力打着杀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这七个诸侯王就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
刘濞也曾派人联络淮南王刘安,刘安准备响应叛乱,因相国反对而止。梁王刘武没有参与叛乱,而是支持哥哥汉景帝平叛。
七国大军浩浩荡荡向长安方向杀来,首先包围了齐国和梁国。汉景帝和晁错商议,拜周亚夫为将军,升他为太尉,率领36个将军和大队兵马去对付围攻梁国的吴王和楚王。又召窦婴入朝,拜他为大将,领兵去对付围攻齐国的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派郦寄率一队兵马去征伐赵王。
这时,原来当过刘濞的丞相,后来钻进中央政权的大臣袁盎,挑拨离间,背后向景帝说:“七国叛乱是晁错削藩太急引起的,只要杀掉晁错,七国自然会退后。”景帝害怕七国的军队打到长安来,他听信了袁盎的话,动摇了平叛的决心,于是把晁错腰斩,全家还灭了门。
晁错被杀,七国并没有退兵,他们已经占领了不少地方,反而加紧进攻。当时,周亚夫的校尉邓公从前线回来,痛心地对景帝说:“吴王刘濞想反叛已有几十年,因为对削地不满,便用杀晁错为名,起兵谋反,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啊!”景帝后悔不已,只好命令周亚夫、窦婴加紧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斗,七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东越王杀死。其余六个王都兵败自杀,七国之乱被平定下来。
汉景帝即位后,尊薄太后为太皇太后,窦皇后为太后,立太皇太后的内侄孙女薄氏为皇后。薄皇后没有儿子,还未考虑到立太子的事。七国之乱平定后,即公元前155年,平叛有功的梁王刘武入朝,景帝与他饮宴,一时高兴,便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即自己死后传位于弟弟刘武。但事后,景帝也忘记了酒后之承诺,不久,景帝就立宠妃栗姬的长子刘荣为太子,又立妃子王美人的儿子刘彻为胶东王。刘武的愿望破灭,变得骄横放荡。窦太后疼爱刘武,对景帝很不满。
到了景帝六年即公元前151年,景帝把薄皇后废了,打算立粟姬为皇后。这时,王美人巴结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长公主答应把女儿陈阿娇嫁给刘彻。于是,长公主就在景帝面前说
栗姬的坏话,景帝也就不打算立栗姬为皇后,还把太子刘荣也废了,改封临江王。这事,将栗姬活活气死。刘荣后来被告发侵占宗庙,也在狱中上吊自杀。
汉景帝召集大臣重新商议选择太子,窦太后当然想让儿子刘武为继承人,景帝也有这心思,但遭到大臣尤其是袁盎的劝阻。
袁盎对窦皇后说:“皇上如果将皇位传给弟弟,他们的下一代一定会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到了景帝八年即公元前149年,汉景帝立王美人为皇后,
立7岁的儿子刘彻为皇太子。这事,让窦太后和刘武心生不满,刘武更是直接派人杀死了包括袁盎在内的十多位参与议嗣的大臣。汉景帝于是疏远刘武。公元前144年冬,刘武请求入朝,遭到汉景帝阻止。刘武忧郁气闷,半年后得了热病死去。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以后,由于立有大功,当上了丞相。他经常指责汉景帝的过错,汉景帝也很畏惧他。景帝废太子,周亚夫反对,立王美人为皇后,他又反对,窦太后叫景帝封王美人的哥哥王信为侯,他更反对。因此,窦太后、王皇后、王信不断在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周亚夫只好称病辞职。后来,有人控告周亚夫盗买兵器,准备谋反。景帝不加调查,把周亚夫打下监狱。在狱中,周亚夫绝食5天而死。
汉景帝时期,基本上执行了汉文帝的政策和措施,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到了汉景帝末年,地方官府的仓里装满了粮食,库里装满了铜钱。朝廷所藏的钱,积累到好几百万,钱串子烂了,散钱无法计算。朝廷所藏的粮食,新旧堆积,一直堆到露天地上,让它腐烂。显然,封建国家和地方阶级是主要受益者,但无可否认,由于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也较秦末
与汉初有了改善,所以史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朝,有位辞赋家、音乐家,叫司马相如,字长卿,蜀地成都人,倒是很有名气。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击剑、弹琴,被汉景帝封为武骑常侍。但这并非其初衷,
汉景帝也不好辞赋,司马相如的才华得不到舒展。后梁孝王刘武来朝时,司马相如才得以结交邹阳、枚乘、庄忌等辞赋家。后来,司马相如干脆到梁地,与他们共事,并为梁王写了一篇《子虚赋》。其后,司马相如故借病辞官,投奔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县有一富豪卓王孙,其女卓文君容貌秀丽,风姿绰约,素爱音乐又善于击鼓弹琴,并且很有文才,但不幸丈夫早逝,成望门新寡。司马相如得知卓文君的情况,借作客卓家的机会,弹唱《凤求凰》来挑逗卓文君。琴声果然打动了卓文君,当晚,两人便私奔,卓文君跟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面对家徒四壁
而父亲也生气不予资助的境况,卓文君并无怨言,也不气馁,落落大方地在临邛老家开了一家酒肆,自己当垆卖酒,不仅获得好名声,其后也得到司马相如父母承认儿媳的身份。
卓王孙认为此事有辱家声,闭门不出,后经人劝解,不得已,出钱出物资助,卓文君乃与司马相如归返成都,买田购宅,成为富人。此乃“相如窃玉”的典故。
汉文帝与汉景帝相比较,则景帝比文帝就差远了。别的不说,单就错杀晁错,屈死周亚夫这两件事,就大错特错。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死。景帝32岁即位,做了16年皇帝,享年48岁,葬于阳陵。太子刘彻即位,就是鼎鼎有名的汉武帝。
接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