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测08班校友之窗


 

首页

校友论坛园地

入学时的照片

南京母校

难忘瞬间

南京地校校友网

 

南京地校工测08班网站
《首 页》 《论坛》 《入校时照片》 《难忘瞬间》 《南京 母校》

校友论坛园地

闯荡上海 写在2002年之初 邂逅吕红丽 王卫民发自内蒙的信 西行随笔 深切悼念王卫民同学

信   息:

王建平同学和夫人于06年7月8日来南京,和在宁陈、王老师及王文德、侯宜军同学相聚甚欢。

w000.jpg (74784 字节) w001.jpg (72975 字节) w002.jpg (75693 字节) w003.jpg (54038 字节) w004.jpg (36950 字节)

     相聚是喜  相逢是缘

             ――工测08毕业十年聚会邀请函

 各位同学:

十四年前,我们从全国十八个省市相聚在古都金陵,开始了我们长达四年的求学生活。在地校各位师长的教诲和关怀下,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成长,渡过了人生中美好的四年。四年中,紫金山上有我们的笑声,玄武湖畔有我们的身影,十朝古都处处可寻到我们的气息,古都南京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十年前,我们怀揣壮志奔赴祖国各地,在分离之痛中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了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奋斗之途。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奋斗,我们拼搏,各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永往直前。十年中,大部分同学都娶妻、生子,组建自己幸福的家庭,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十年中,我们失去了好同学--卫民,他的英年早逝,让我们感觉到生者的幸运和时光的珍贵。十年中,我们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生活中充满着喜怒哀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承担着失败的悲痛,不断的经受着风霜雪雨的磨砺。回想毕业后的这十年,漫长而又短暂,但却让我们难以忘怀。

离开母校的十年,我们变了,母校变了,整个南京都变了。

今年十月,在南京召开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整个城市面目一新,充满着朝气和无限生机,到处洋溢着喜气。南京地铁通了,长江二桥、三桥通了。母校周围高楼林立。金秋十月南京将到处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充满着收获的气息。而今年十月,正好是我们毕业整十年的日子。我真诚的希望能够在这时再次在秦淮河畔耳闻各位同学的声音,能够再次在石头城下亲睹各位的身影。

各位同学,让我们相聚南京、母校,总结十年的成果;让我们享受再次相逢的快乐,再叙情谊!

                      小弟文德

                 二○○五年七月六日晚

 联系方式:电话  013905167588   02584503333

          Email  wwd3545@163.com        wwd3545@163.net

  


夏夜思吾师吾友new

 饶永华

今日,睡意朦胧之间,得了文德的一条信息,遂翻开了陈老师的网页。

欣喜之时,唤来了妻,一起来看看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妻问我:怎么很少听你提起,我一时语塞:是呀,仅仅是一个懒字所能推拖的吗,我呀.....

“聚贤茶室”序言说:大多数人只能有一个平凡的人生。觉得:老师有着一个饱满而美丽的人生,并继续着。

老师的大家庭令人既羡慕又尊敬。亲情浓烈,才气飞扬。感谢网络,可以让我们在赛博空间中,感受温暖,亲闻书香。

看了老师的影集,呵呵,陈老师王老师年青时可谓帅哥靓女天仙配;听了老师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有味道,有喝陈年老酒的感觉;读了老师的文章,宝刀不老,文高意更高。

知道老师的退休生活充实而有味,学生心里高兴。

什么是不平凡,我不太清楚。

同学们陆续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按照程序在运行。我虽疏于联系,心实存之。为民的去世,令人痛惜。为民是性情中人,豪爽真诚,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读了他遗留下的一些文字,我们看到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情的人。但愿他在彼岸也能快活。他的妻、我的同学、“小朋友”,时间会洗去很多东西,祝你幸福。

丁盛可真忙呀,但是还是留下了许多墨宝在这,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你是对的。光怪陆离的上海滩,正是你上演人生戏剧的舞台,成也好,败也罢,相信你能成为主角。

还有,文德怎么这么帅了,帅得我都认不出了,真是男大也十八变呀,变成了人民律师,哪天也帮我打场官司,讨债去,这年头打架不管用,呵呵。

我自己呢,按父母的说法:没什么出息。每天过着平常不过的日子,吃了睡,睡了再吃,也没见长肉。由于太懒,老婆经常骂我,现在不太骂了,因为她习惯了我的习惯,这样也挺好,挺舒服的。

宁波的夏天也真够热的,前几天还有几个蚊子乱咬人,估计这两天都被热死了,使我得静写下这点东西,想想你们。

                                  2005.7.15于浙江宁波


十年往事

各位同窗:
  转眼间已十年光阴,在这十年中,想说的事情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时间象一把刻刀,在你我的脸上,心里,留下了许多刻痕,有些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于是从新拾起记忆中的那些伤感与泪水,幸福和快乐。才真正感觉到生活本应该如此。那就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活,在包扎好伤痛后,继续前行。金秋的十月,一定是一个团圆快乐的十月,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很想跟大家诉说衷肠,让心灵得到一种真正的释放。
  九五年的冬天,很凄冷,我很茫然的来到乡宁,面前的一切是陌生的。我就象一只迷途的羔羊,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街头,真的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在奔波于乡宁教委和计委后,得到的结果是去一座县营煤矿,当时我真不知道煤矿是什么样子,但并没有太多的好奇和渴望,而更多的是失落和无奈。记的那一晚,我住在一所小旅馆里,和衣而卧,久久难以入眠。真不知道,是无奈的服从还是奋起选择自己的生活。在回家的路上,我只听到火车的嘎哒声和内心无助的暇想。耳边又响起了那首《生活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生活》,那时的我真象路遥笔下那位老兄在生活中挣扎,又被生活所捉弄,那时的日子过得特别的慢,简直就是煎熬,唯一高兴的是收到同学的来信,或接到他们的电话,逐渐的知道了大家的去向也暗自为自己鼓劲,在重新审视了自己后我接受了现实。我觉得应该在现实中崛起而不是沉沦下去。1996年,我真正体验到了做为一个煤矿工人的辛劳,每天早上六点就下坑。到下午四点才上井,当拖着疲惫的身体从井下走来,看着井口那一抹余辉,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惬意的感觉。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最光荣,劳动才产生美,不管我岗位多么平凡渺小,只要真正的做了,就有一种贡献感。最让我欣慰的是学校所学的井下测量真正应用到工作中倒也得心应手,领导对我工作也比较满意。我常常把《平凡的世界》、《人生》、《年轮》这几本书带在身边。有时间就看,在感受那些共和国同龄人与生活抗争,谱写自己人生美好乐章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要用一个平常心看待生活,要善待自己,不要对自己有太多的苛求,要视自己为友,才能从黑暗的井下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我觉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他的贡献大与小,因为我一直在努力着,因为生活的路并不平坦。
  在忙忙碌碌中我的1996已离我远去,而她带给我很多启发,我迎来了崭新的1997年,一个回归的季节,一个春天的故事,这一年,我很幸运的被调到总厂任技术科长。我的努力总算有所收获,到五月份,乡宁县团委组织了一次“一九九七香港回归暨乡宁解放五十周年知识竞赛”,参加的单位有三十多家,我很荣幸代表本矿参加此次竞赛,更意外的是和我一起去的是两位女同事,其中一位后来成为我第一任妻子。在那次竞赛中我年轻气盛,在预赛中,就初露锋芒一举夺得预赛第一名。在决赛中我们遇到了实力雄厚的县团委代表队。在激烈的比赛中,我矿代表队,终于斗智斗勇,取得了决赛一等奖,同时我个人总成绩名列第一,县长给我们队颁布了锦旗,那一刻我终于尝到了胜利的快乐滋味,也在这一年,我第一次步入了婚姻殿堂,也第一次读懂了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
  1998年是煤炭行业最疲软的一年,我们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煤矿工资发不了,最长拖欠了十一个月的工资,对于刚参加工作又刚结婚的我,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煤矿的伙食,每旷日下,夏天是黄瓜三顿,冬天是南瓜三顿,有一段时间事务长连面都赊不回来,只有吃过期的面粉,那时的我常常想起朱总司令说过一句话:“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于是乎我们的现状是“天天吃南瓜,挖煤为四化”。煤矿工人的生活,只能用下面几句话概括:“工作在地平线以下,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随时有百万吨死亡率的危险,这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挖煤人,他们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公,但他们仍然辛苦的工作着,那时的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谁是最可爱的人呢,那就是我们脸比炭黑的挖煤人。那一年,最让我震撼的是让我感受到了死亡,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一个我很熟悉的工友离开了人间,那年他只有十八岁,直到现在我都能想起他那张英俊的脸和长长的头发,一次顶板事故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就这么勿勿走了,给我留下了许多深思,原来人的生命是这么的脆弱。在这年的八月我离开了煤矿,因为我不得不为生存而考虑,我去了乡宁县煤炭技工学校,任教煤矿测量,在这里我待了三年,第一次体验到为人师表的辛苦,我觉得做为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我带了两届学生,总共有一百六十多个学生,有时在街上碰到,他们还称呼我卢老师,我倒反觉得不自在了。是的师恩永存,我也常常想起,南京的四年生活,想起陈老师,王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才觉得逝去的光阴,是如此的宝贵。校园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颗纯净的心来审视这个社会,用一个真诚的心来培育祖国的下一代,但生活就是生活,他往往让人感到无奈,工资收入太低,使我常常入不敷出,不得不在节假日,干些别的临工,以补家用,到后来,我确实感到再这样下去一家人的生存都是问题,所以我第二次选择了离去。
  2000年5月,煤炭市场逐渐好转,我应聘一家乡镇煤矿管生产,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这个煤矿干了三年,真正学习到了不少东西,真是实践出真知呀,逐渐的我进了矿委会,成为了领导层的一员,但由于薪水的问题,2003年我又一次选择了跳槽,应聘于另一家乡镇煤矿搞技术改造。在这几年中,我事业上虽然有所发展,但生活却象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当你发现正面朝上的时候,往往不是因为反面不存在了,而是他被压在了下面。这时的我感情生活却发生了问题,也许常年在外,也许见面机会少,我和我的前妻感情逐渐破裂,终于在2004年5月分道扬镳。这对我打击很大,使我又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生活,有时到了绝望的边缘,庆幸的是我终于在痛苦中挣扎过来,微笑着面对生活,因为生活仍在继续,因为时间会为我疗伤,2005年元月,我第二次步入结婚礼堂,在欣喜中,我感到好人一生平安。
  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我想各位同窗,好也罢,歹也罢,放下包袱,来吧,今秋的十月我们相逢在南京重叙相思之苦,就让我这篇《十年往事》做为引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各位同学到论坛来。把这个论坛办的越来越好,也衷心的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开办这么一个网站,使我们更多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吧。

                             
卢志明
                              2005年8月10日


410雅室



  七个性格各异的兄弟,四年中居住在同一个屋内,这个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用高度数字化的形式概括为“410”,之所以称其为雅室,是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缘故吧。我曾想若干年后真要是哪位兄弟成名立业。这里的雅室也该称其为“某某人故居”了。这是一个赞美英雄的年代,我们平庸而平凡的生活着,也想有一天成为韦小宝,有朝一日成为封疆大吏。但现实毕竟是现实。我们努力着,不断的迎接挫折,又重新开始。四年间,在这里发生了许多的故事,那时青春而稚嫩,渴望知识,又不知时间宝贵,整日的三点一线,觉得生活枯燥乏味。而只有宿舍时间,是相对自由的,可以海阔天空的谈古论今,可以有不同意见而争得面红耳赤,可以打扑克,下围棋,还可以谈谈爱情故事和情感交流。四年的生活中我们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虽然这里非常的简陋。可是到了晚上,人们就象上了货架的商品。被码放在各自的床位,安然入眠。这里是一个高度集中而又拥挤的场所,人均占有面积不足两平米,这里混杂着来自祖国各地的气息,有来自辽宁沈阳的老大鄂陆岩,满族血统,老二卢志明来自山西,老三赵忠文四川凉山人,彝族血统,老四王为民,来自河南安阳,老五陈凯,来自海南,老六丁盛、老七周金龙都来自江西,这几位仁兄,在1991年9月从各自的家乡千里迢迢来到南京地校,同时分配到410宿舍居住,也许是缘分,让我们在人生的记忆中永远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时间过去了十四年,毕业也已经十年,虽然彼此间的联系很少,因为在这十年中,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每日都为生存而奔波,成家后又增添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的关注着对方,去年,老四不幸故去, 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思念。这是我们410的损失,也是我们全班的损失,事情来的太突然,使我至今感到没有发生似的。因为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就好象我们昨天还在一起学习聊天,还在410宿舍打扑克。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对家,虽然我们常常以失败告终,或因为出牌争的面红耳赤,但打起扑克我们始终是搭档,我失去了一个最好的室友,最好的兄弟,若干年后我们再相聚还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打打牌,聊聊天,很遗憾我没有机会去新乡看他,但愿他一路走好。
  老大鄂陆岩,虽然早已在太原定居,但常常因为工作关系,常年在外搞测量。因此我几次到太原都无缘和他相见,很希望今年能见到他,在他的家里痛饮几杯,人生无奈,我们何不抓住今天美好的时光,重叙过去的友谊!
  老五陈凯,天各一方,十年中只打了几次电话,反而觉得陌生了许多。十年光阴,人改变了,就象一块石头,越磨越没有棱角,远在他方的老五彬彬有礼话音生疏,时间就是这么一种东西,他让人产生距离,他让人慢慢老去,曾经的稚嫩青春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但他带给了我们许多天真的回忆。
  老三赵忠文从四川打来电话,已经是十年后的今天了,现在的他,孩子已经五岁了,事业有所发展,和杨莹小日子过得也挺不错的,很为他们高兴,男儿当自强,两个人在外闯荡,也挺辛苦的,愿他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老六老七都闯荡在上海,记得老七当年酷爱文学创作,曾经在南京日报还发表过高论,也不知现在是否还笔耕不辍,老六文采倒是大有长进,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越来越成熟了,看到他的相片比以前胖多了,相信经历了风雨就会见彩虹,愿他俩在上海滩大有作为。
  我在山西沉默十年,用一篇“十年往事”回顾了十年间的经历。生活就是这样,他改变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回报社会。愿兄弟们能加强联系互通有无,但愿在十月的金秋我们能在金陵重相逢。

                         老二
                       2005年8月12日


  返回《贤杰主页》